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东堂内曾保存有多幅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的圣像,嘉庆十二年(1807年)失火后废止。

现存的王府井天主堂是一座三层的罗马式建筑,在建筑上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堂南、西有教室,东有一院,内有花池、平房、楼房,为神父住处。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耶稣会士在北京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教堂。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福临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今址),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内第二座圣堂(第一座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

1884年,重建罗马式大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
占地近1万平方米。


2000年,伴随着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市政府在教堂前兴建了一座广场,使王府井天主堂成为了王府井步行街的一处景观,也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共约30间,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


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王府井天主教堂,俗称东堂,又叫圣诺瑟教堂、八面槽教堂。
明末,两人在四川传教。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直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由利类思和安文思(国籍不详)两位神甫创建。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法国和爱尔兰两国合建),即现在的东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