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青海下弦

青海下弦

概述:

青海下弦,是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河湟地区的民间曲艺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青海下弦产生于清代末年,为坐唱艺术,单人或双人演唱,因演唱中以下弦调为主而得名。青海下弦音乐优美、词格特殊,尤其是曲头曲尾,随唱词而变化,词长则曲长,词短则曲短,摇曳多姿,别具风味,是青海土生土长且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曲种。青海下弦的经典曲目主要有《林冲买刀》《十二月开花》《鸿雁捎书》等。

2008年6月7日,青海省申报的青海下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ⅴ-94。

青海下弦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海省文化馆获得“青海下弦”保护单位资格。

从清中叶直到清末民初,青海下弦一直在盲人中传唱,最后逐渐发展成熟,变成一个独特的曲种,因演唱中以下弦调为主而得名。

青海下弦

青海下弦一般传递的都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各族人民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对研究河湟曲艺、音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海下弦项目保护单位青海省文化馆评估合格。

传承人物

刘延彪,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社会影响

2016年8月-9月,由青海平弦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成的青海地方戏曲《河湟趣事》在青海省城山陕会馆开排,国庆节期间搬上舞台。

流行地区

青海下弦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河湟流域农业地区。

经典剧目

青海下弦的传统曲目有《林冲买刀》《十二月开花》《鸿雁捎书》,其中《林冲买刀》又可分为《林冲求子》《东岳庙还愿》《买刀》《拷堂》《入监》《林娘子饯行》《下山》等小段。下背工曲目有《三顾茅庐》《出曹营》《岳母剌字》等,新编曲目有《山乡月夜》《春景》等。

刘延彪是出生在湟中县总寨镇谢家寨村的盲艺人,13岁开始唱曲儿养家,18岁那年,在青海省民政厅举办的青海省盲人培训班上学会了盲谱和盲文。1989年,在青海省民政厅的推荐下,刘延彪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盲人艺术调演大赛,获得西北地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刘延彪录制的青海下弦长篇曲目《林冲卖刀》磁带和光盘是群众欢迎的曲艺唱段,被誉为“青海阿炳”“河湟阿炳”。

入选非遗

2008年6月7日,青海省申报的“青海下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清乾隆时期,青海下弦起源于“流栖所”中盲人的演唱。

2018年9月28日至29日,青海地方曲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以及2018青海地方曲艺展演活动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青海下弦《麻全义孝母》参加展演。

20世纪40年代,青海下弦演唱处于鼎盛期,盲艺人约有30名左右。

青海下弦

曲艺价值

青海下弦主要曲调为“下弦调”,结构严谨,适于叙事抒情,演唱者可根据字数多少加以相应的变化,极富深沉感人的艺术魅力。它的唱词文句典雅,如《林冲买刀》是六言文句,四句一段,可长可短,变化灵活。

21世纪初,青海下弦艺人队伍迅速减少,艺人不足5人。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青海下弦传人较少,在世艺人不足5人,能独立演唱的并不多,陷于后继无人的困境,其生存发展遭遇危机,亟待抢救和保护。

保护措施

2018年,国家为青海下弦投入专项保护资金80万元,先后举办了10次进校园、10次下基层普及演出、两期共10天的培训班,有效地推动和传承了青海下弦艺术。

艺术特点

演唱形式

青海下弦为坐唱艺术,由单人或双人演唱,其演出形式自由,往往就地演出。青海下弦演出时由一至二人坐唱,形式十分简便,公园旅店、茶楼饭馆、街头巷尾皆可就地表演。男艺人单独演唱时自操板胡或三弦伴奏,女艺人单独演唱时自弹三弦,两人结伴演出则男拉板胡,女弹三弦。

唱腔曲调

青海下弦以“下弦调”“仿下弦调”“软下弦调”为主要曲调,另有【下背工】等套曲和【前背工】【离情】【皂罗】【后背工】等固定曲牌。唱腔音乐采用主体曲调加曲头曲尾的结构,其中主体曲调节奏鲜明,长于叙事;曲头曲尾可长可短,长于抒情;前奏和中间过门为独立乐段,用“下弦调”的定弦法演奏。下弦曲词一般为四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唱腔曲调结构短小,演唱时一曲到底,四句唱虽然重复,因其中有许多变化,仍显得优美动听,沁人肺腑,尤其是曲头曲尾,随唱词而变化,词长则曲长,词短则曲短,摇曳多姿,别具风味。

伴奏乐器

青海下弦用独特的下弦定弦法定位伴奏,伴奏乐器为三弦和板胡。它的定弦法在三弦上是两个纯5度的音程关系,三弦弹奏中拈、揉、扣的技法难度较大,而又为其掌握。

2018年11月23日,为切实加强青海下弦的保护管理工作,青海省文化馆在谢家寨村举行青海下弦惠民普及演出暨青海下弦传承基地设备配发仪式,为青海下弦传承基地配发与传承发展相配套的电脑、乐器、音响、服装等硬件设备,价值约10万余元。

2020年10月,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指导、省文化馆主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协会承办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海下弦”第一次培训班在城中区马佳尧博物馆举行,来自城中区谢家寨村、湟中区总寨镇等乡村、社区的约40余名曲艺爱好者和“青海下弦”传承基地大金钱曲艺队学员参加了培训班。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