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马踏青器山社火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每搞一次“马踏青器山”社火,都要提前一个星期做准备,因为这个社火的装扮程序实在复杂。
马踏青器山表演时,还要陪衬以秧歌、锣鼓、大头娃、竹马等表演。只要轻轻碰一下,这些瓷盘就相互碰撞,叮咚作响,却怎么也碰不碎。
孩子们装扮成秦腔[¡]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详情>《穆柯寨》《草坡面理》《拾玉镯》等剧目中的人物粉墨登场,锣鼓、秧歌、大头娃、高跷表演配合着“马踏青器山”社火,锣鼓喧天、声势浩大、气势不凡,引得附近的村民都来看热闹,抬着芯子要足足巡游两个小时。
马踏青器山制作技艺高超,装扮程序复杂,首先要将五、六百个直径约10公分的彩色瓷碟用沾胶的麻丝沾连成环,再用绳子将其全部连接起来,围在桌芯子上约八尺高的底桩上,制作成青器山。
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的马踏青器山社火大约出现在明朝晚期。
装芯子的首道工序就是粘碟子,先要把直径约10厘米的五六百个细瓷碟子在土炕上烘热,然后用熬好的胶把麻丝在碟子背面粘连成环,再用结实的绳子穿过麻环,把全部碟子串起来。再安装两个分别单独立于青器山顶左右两侧的铁架纸马。现在每个芯子大约要用100多个碟子,造型和规模都比以前简化多了。最后将两个六、七岁的化好装的扮戏小孩固定在铁架纸马上。马踏青器山手工技艺需求高超,装扮程序复杂,表演一般需200多人。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是民间社火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种形式,仅流传于临潼栎阳镇县西堡村。马踏青器山社火以“险、奇、美”著称,其手工技艺为当地赵氏家族传承。每逢年节或庙会期间,栎阳就会有马踏青器山社火表演。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