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福建莆田宗教民俗“菩萨乞草”

福建莆田宗教民俗“菩萨乞草”

他们把菩萨放回原位,以果品、糕饼上供,然后分了钱、供品,再把乞来的稻草、柴木点着,再捧下菩萨,在火上烘烘,这叫菩萨“烘脚”,待柴木失灭就散了伙。

稻草在莆俗中有特殊功用,特别是早稻草,凡是去看死人,去为人送葬的,身上就“刺刺的”,不吉利,回到家中不进门,先点着早稻草烘一烘,去了诲气才可进门。


少年们的行为实际是一种变相求钱,过去穷人多,乘机取点钱好过年。
到了傍晚,分组出来的少年都会得到一些钱、一些柴火,他们就买些果品、饼、糕点回到宫、社。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莆田一种奇特的宗教民俗,叫“菩萨乞草”。
现在叫“车锣鼓”,其实是“草锣鼓”音变来的。
每年的腊月廿四,天蒙蒙亮,莆田城乡各地都会听到一阵阵杂乱的锣鼓声。


菩萨是神灵的一种叫法,是人们的庇护神,怎么他们反而向人间“乞草”呢?先讲讲菩萨如何乞草吧。
这些少年们走街闯巷,走了一村又一村,每到一户人家或者一铺商店就敲响锣鼓,口叫“菩萨乞草啰!”这么一喊叫,直到主人拿出一点钱、一把稻草或两块烧火柴,他们才另换一家重新开始。

在20多年前,曾经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对我讲:现在的车鼓就是早期菩萨“乞草”敲的锣鼓发展来的。
穷菩萨烘脚也是为了去诲气。除了这负面原因外也是穷人的期望:借菩萨之神灵,祈求来年红红火火。还应该说,这乞草的菩萨都是小宫、小社中的小菩萨,大宫大庙大菩萨就抱不动了,他们也不肖去乞讨。

村里的少年们三三两两,拿着宫、社中的锣、鼓、钹,抱上一尊菩萨(不管是何方神灵,职位高低,只要是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的就可以,因为泥塑的太重,而木雕的轻)出来“乞草”。
出处/作者:程德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