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华侨李俊承先生捐资重修庙宇及戏台。文革期间,遭受摧毁。1973年拆除,在原址建邮电、百货二大楼。1993年,福建省政协委员、香港永春同乡会名誉会长颜彬声先生捐资贰佰万元重建城隍庙,选址永春县城西门外偏北向,依古制建成,1995年竣工。
历史沿革
永春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先城隍庙在县丞厅左,民弗使,乃迁桃源驿东,后庙毁。宋庆元三年(1197年)县令林敝、梁垌重建,后复毁。明成化五年(1469年),重建中正堂三间以供奉城隍,东西两庑奉懻曹司。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知县杨太古建后堂、两厅及仪门。清顺治三年(1646年),被倭寇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县令郑名(此处不详,待补)。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县令马生麟重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县令周于仁修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级为永春直隶州,县城隍升级为州城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县郑一崧重建大堂、大门、二厅及后堂,为三进门九架斗拱,工艺精湛,前门殿旁塑黑白二无常,两厢塑礼、吏、户、刑、兵、工六部。

简介
城隍庙规模宏大,有正门及西门两个入口,主体为宫殿式建筑,庙中供奉“辅德尊侯”等神祗,依旧制塑黑白无常,两厢走廊塑礼、吏、户、刑、兵、工六部阴吏等。
20世纪初,在永春县城西门内,原州城隍庙旧址西侧(邮电、百货大楼后靠环城路),重建永春古直隶州城隍庙,庙坐北朝南,供奉“辅德尊侯”,建筑有两层,楼下为社区活动场所,二楼为城隍庙。同为本世纪初,在永春县城中,桃城小学旁,又设有城隍庙一处,供奉“辅德尊侯”,规模较小。至此,永春共有三处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