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凤阳庙会

凤阳庙会

概述:

凤阳庙会位于安徽省,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起源于唐代,而形成于明代洪武年间。此后,庙会这一传统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明代凤阳府临淮、凤阳两县庙会,最热闹的地方,数中都城隍庙(遗址在今凤阳县城西郊)。据说朱元璋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下旨京郊及府、州、县城隍神,并正式规定都要祭祀城隍。当时凤阳为京师,中都城隍被比作皇帝。 洪武六年三月初一,朱元璋遣兵部尚书乐凤韶敬奉庙主牌位往中都,于四月十五日举行入庙仪式;又令临濠行大都督府及各军民诸司官,自初六日为始斋戒,至期陪礼。可见朱元璋对中都城隍神的尊敬。

凤阳庙会

现状

1980年恢复了传统的庙会。从此以后,每年的独山和九华山庙会[¡]庙会九华山庙会,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开元末年,新罗僧人…详情>如期举行。届时,凤阳县城内外,商品物资堆满大街小巷,杂技游艺演出随处可见,人们成群结队的从四面八方涌入,相肩与会,日不下五、六千人,热闹非凡。赴会者除来自县内城乡和临近各县市,还有来自鲁、豫、苏、浙、沪等省市的许多地区。

历史背景

后来,凤阳虽未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但每年祭祀中都城隍神的活动十分隆重。是日,庙院里外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有烧香祈福的,有逛庙凑热闹的,小商小贩也跟着做买卖。年复一年,形成了规模盛大、热闹异常的庙会。

四十年代,九华山和独山庙宇皆毁,县政府利用庙会的形成,开展物资交流,别有一番盛况。之后,会址移至洪武路及凤临、合蚌公路两侧。

此外,凤阳的庙会还有农历三月十五的然灯寺庙会、三月十九的白衣庵庙会、三月二十八的大庙会和四月初八的升高寺庙会等。

到清代,中都城隍神改为府城隍庙,庙会日渐衰落,逐渐被每年农历七月三十九华山庙会和三月二十独山庙会所取代。九华山在府城北部,独山在府城东郊,由于庙皆建在山巅,三天会期,山上山下香客云集,摊贩货棚辐辏,百戏杂耍大倡,由此而发展为定期的庙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