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雨则鬼曝药,人多病。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端午雨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闽中谚语。
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躲端午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躲端午和端午雨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