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春季踏青习俗

春季踏青习俗

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

踏青在济南也是历史悠久,老济南人都能说出踏青的来历。
”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明朝王象春在《齐音》中就有《踏青》诗:“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载。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诗中有按语说:“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山南花开最胜,犹是太平光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

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