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澄海灯谜

澄海灯谜

概述:

谜语(澄海灯谜),广东澄海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澄海自古文风极盛,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灯谜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至明清时代发展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澄海灯谜中保留了宋代临安“击鼓猜射”的传统开猜形式。此外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使用的创作法门达二十余类,谜目有数百种。

2008年6月7日,澄海申报的谜语(澄海灯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编号:ⅰ-31)。

澄海灯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澄海灯谜以其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功能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深深融入了当地的元宵节、中秋节等习俗之中,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历久不衰。

传承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灯谜的文化地位和功能已显得日渐模糊,加上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澄海灯谜正逐渐陷入不景气状态,急待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使这一传统的谜艺之花长开不败。

开猜形式

澄海灯谜的开猜形式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其中难得的是至今还保留着宋代流传下来的“击鼓猜射”式,此外还有悬猜式和笔猜式;改革开放后,又相继出现了报刊函猜式、电控竞猜式以至手机短信互猜、网络联猜、电台听猜等新的开猜形式。

早期的澄海灯谜因局限于方言区域未能远播,直到后来被称为“正宗谜”的中原谜法传入,并与本地民间方言、谜语相融合,遂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澄海灯谜。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1999年,广东省澄海市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灯谜艺术之乡”。

2000年5月,广东省澄海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

历史渊源

澄海,曾为古老的澄海县,位于韩江出海口,澄海灯谜因以得名,也主要分布于原澄海县境。澄海灯谜中保留了宋代临安“击鼓猜射”的传统开猜形式。

2023年10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评估合格。

澄海自古文风极盛,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灯谜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至明清时代发展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清代康熙年间的《澄海县志》,已有“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令猜者什百为群,曰灯谜”的记述,传承已有300多年,且已流传到东南亚的潮籍华侨华人社区。

澄海灯谜

文化特征

灯谜特色

澄海灯谜内容广博,文史经籍、诗文韵语、俚歌方言、时人旧物皆可入谜,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人文内涵丰富。澄海灯谜的表现形态更是多姿多彩,如创作体裁有会意体、离合体、象形体、谐声体、假借体、别裁体等多种类型,法门有白描写真、顿读别解等20多个,迷格有“卷帘”等40多个,谜种有印章谜、画谜、哑谜、实物谜等20多个,谜目也有近百类数百项等等,由此形成了一个既普遍通用又别具澄海特色的谜语创作体系。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澄海文化馆获得谜语(澄海灯谜)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