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祭灶的风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