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大槐树祭祖习俗

大槐树祭祖习俗

概述:

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山西省洪洞县特色民俗表演及文化研讨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槐树祭祖习俗是山西洪洞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寻根祭祖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山西明代移民遗址――洪洞古大槐树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2008年6月7日,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ⅹ-90。

大槐树祭祖习俗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保护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15年3月29日至4月7日,第二十五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在洪洞大槐树景区举行。以“孝德天下大美洪洞”为主题。

2021年,第31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举行。此次文化节以“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为主题。

文化特征

大槐树祭祖习俗是以明初大移民为背景,大槐树为形象图腾,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用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文化现象。

社会影响

活动举办

从1991年开始,洪洞县政府顺应民情,在数百年民间祭祖活动的基础上吸纳大量民间祭祀仪规,于每年4月1日至4月10日举办“寻根祭祖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详情>”,4月5日为主祭日,将历史悠久的大槐树祭祖习俗变成官民合祭的盛大民俗活动,得到海内外移民后裔的热烈响应。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中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1371年(洪武3年)至1417年(永乐十五年),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涉及1230个姓氏和汉、回、蒙古等多个民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的498个县(市),构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运动。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如今,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以至辗转迁徙海内外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项目保护单位洪洞县大槐树迁民遗址服务中心评估合格。

主要流程

大槐树祭祖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详情>和春节,都可以看到盛大的祭祖仪式,其中以清明节的影响力最大。在万物勃发、老槐新枝的季节里,海内外游客可以依次看到迎请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传肴布供、奠酒献礼、敬致祝文、敬献乐舞、饮福受胙、鞠躬辞神的流程。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洪洞县大槐树迁民遗址文物管理所获得“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