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关中农村生娃趣俗

关中农村生娃趣俗

期间,主要商议下一步是给孩子过二十天,还是做满月。而这些被肆意耍笑的多是平时爱说爱笑、且人缘极好的老汉老婆。在这种场合,不管乡亲怎么闹腾,都绝对不能跟大家翻脸。

媳妇生了孩子,丈夫必须尽快携礼品去岳丈家报喜,娘家妈便在生孩子的第三天带着醪糟、鸡蛋、挂面、猪蹄等去看女儿,谓之“下奶”;接着,由女方家通知自家的知己亲戚——一般是姑、舅、姨、叔、伯家,他们通常在生孩子的第十天前往女子婆家看望,并送小孩子的衣服,谓之过“十天”。
他们请人择吉日,积极张罗着为孙子孙女“做满月”,招呼乡党喝喜酒。这天,人们送的礼物多为小孩的衣物、玩具,当然也有布料、红包。于是乎,得了孙子的爷爷奶奶也就成了水瓮中的瓜栗瓢——由他(游它)去吧!。一开席,老两口被众人簇拥着“登台亮相”了:老汉被抹了个大花脸,他牵着小毛驴,老婆被众人强扶上驴背。做满月那天,公公婆婆成了宾客戏耍的主要对象。若是亲戚,一般还要带上四个大糕子馍,以及给小孩准备的“瞌睡钱”。得了孙子是件大喜事,独自乐,不如与众人同乐。通常,若是女孩便做满月;男孩的话,则过二十天,因为男孩“硬棒”,女孩“软势”。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吃酒席者,女方以女客居多,而男方家则有亲戚朋友、乡党邻居各色人等。
灞桥农村一带,媳妇生娃俗称“上炕”“到炕上了”或“坐月子”,家人便在门帘上缝一绺红布,示意外人不要随便进入。
媳妇生孩子,最高兴的要数阿公、婆婆了。俗话说:得了孙子爷耍怪。也有随便定个时间,然后由男女双方的家长各自通知自家的亲戚,届时前来庆贺吃酒席。他们首先被乡党关进小房子里梳妆打扮,乡党们真是挖空心思,咋奇、咋怪、咋能逗人笑就咋打扮这二老。这天女子的婆家要准备必要的膳食款待,一般上午是臊子面,下午酒席小酌。

再仔细瞧老婆那打扮,真叫人笑掉大门牙:头上挽个大罐罐(一种发髻),“罐罐”上用红头绳拴着几个红艳艳的朝天椒和几颗大红枣;左右耳朵上各挂一支红通通的电光炮,头一动,电光炮便滴溜溜地转;脸更是被抹得一塌糊涂——红唇红脸蛋,以及帮灶的女人用锅煤涂抹的两条黑乎乎的“卧蚕眉”;腮上还被点了指头蛋儿大小的“美人痣”。
身上穿的是红棉袄,高跟鞋挂搭在肩上,嗨!活脱脱一个“老来俏”!众人乐得前仰后合,笑声几乎能把酒席“掀翻”了。做满月那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人笑、娃娃闹,气氛非常热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