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深圳南澳渔民民间习俗 年初二舞草龙

深圳南澳渔民民间习俗 年初二舞草龙

此时,整个渔村一片欢腾,一派节日喜庆景象。整条草龙由龙头、龙珠、龙身和龙尾所组成。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和“送龙”三个部分。

“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劳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如今每年年初二都要举行舞草龙活动。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送龙,围观群众站在海堤上,并把手中各色彩珠投向大海。最后,在龙头、龙身插满香。

深圳南澳舞草龙活动早在清朝时已盛行,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扎圆的龙珠和三叉形的龙尾。先举龙向西北方拜三拜,然后把龙头放上,龙尾放下,堆在一起。

草龙是用山上剑草捆扎而成。
此时,鞭炮、锣鼓齐鸣,火光冲天,场影蔚为壮观。火龙舞至渔民村前街上,所到之处,家家点燃红烛,奉上生果、水酒,燃放爆竹和纸宝。龙头需用大箩筐做底衬,两支手电筒作眼睛,龙头额前挂上一个五寸直径的圆镜子。配上红红绿绿的一堆饰物。紧接着舞龙开始,一条长长的火龙向着渔民村进发。

最后,舞草龙队伍来到海边,举行“化龙”仪式。
年初二上午把剑草割回来晒干,下午用子把草扎成一条八、九十米的长龙。经精选的百余条渔民汉子为舞龙好手,先把草龙身上的香点燃,草龙便变成了火龙,伴随着锣鼓队,先拜天后庙,后向南方拜三拜。

晚上,把扎好的草龙搬到天后庙门前小广场上,开始舞龙。
接着烧纸宝蜡烛及龙衣,最后点燃草龙,并燃放爆竹。由龙珠在前引导,龙珠动,龙头跟着动,龙头向右,龙尾就摆向左,火龙逶迤曲折地前进。然后用数十条1.2米长木棍牢牢撑住龙身。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