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深圳下沙村客家大盆菜宴习俗

深圳下沙村客家大盆菜宴习俗

制作工艺为采用煮、煎、炸、炒、烧等方法,将15种主料分别一一加工好,做成15道不同的主菜。大盆菜就制作完成了。

大盆菜宴习俗形成于南宋末年,最初是在榕树下挖坑垒灶,架锅制做,围锅而吃。


大盆菜宴举办的时间多在每年的元宵节。
下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南跨深圳湾,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后来,大盆菜习俗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与祭祖、“点灯”、婚嫁等人生礼俗结合起来,成为这些礼仪的一部分。以萝卜作为第一道菜铺底,把加工好的15道菜,按一定顺序,一层层依次盛入大木盆里。具有较浓郁的历史特征、地域特征,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文化价值。

制作大盆菜的主要原料有萝卜、鱿鱼、门蟮干、蚝、鸭肉等15种;辅料有蒜头、生姜、蚝油等。
地点在下沙祠堂外的广场上。

下沙大盆菜宴习俗自南宋末年形成以来,已有近800年历史。
下沙通过大盆菜宴联络、团结了海外乡亲,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海外华人和台、港、澳同胞的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继而在广场上摆上几百张八仙桌,成千上万人同时开宴,规模十分庞大。


下沙黄氏后裔广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开宴前广场上鞭炮齐鸣、锣鼓震响、龙狮起舞、热闹非凡。
大盆菜宴是深圳湾一带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习俗,而以福田区的下沙村为代表。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