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
海派黄杨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黄杨木雕,上海市徐汇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宋时,坚韧细密的黄杨木还被用来雕刻印刷中…详情>的特点是中西融合:将西方素描技法、线条表现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相结合,继承传统而又大胆创新,形成圆润明快的雕刻技法,注重以凝练的刀法、立体的方式创造形神兼备的作品。它广泛涉及生活及民族因素,脱离西方雕刻技艺的传统宗教题材范域,生动地表现传统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传统道德人物及故事、文学作品和人物、传统吉祥图案、传统民间游戏、民间技艺、农村题材和动物题材等,讲求生动传神,捕捉生活中最灵动的瞬间,予以艺术化表现。
代表人物
徐宝庆老人1926年生于浙江台州,从7岁那年起,他就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学习。当时,土山湾是中西方工艺美术融会之处,传授技艺的教师大多来自西班牙、法国等,徐宝庆慢慢地将中国传统雕刻与西方雕刻、雕塑、绘画技艺融合在一起,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1957年,徐宝庆赴京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人第一届代表大会”,1958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艺美术师之一。他创作的“农”、“林”、“牧”、“副”、渔”大型樟木雕作品,陈列在当时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上海文庙孔子像、鼋头渚龙龟等都出自老人的手中。徐宝庆也被尊称为海派黄杨木雕的“祖师爷”。徐宝庆老人一生曾经收过101个徒弟,期望将自己的技艺广泛流传。但是,晚年老人开始发现,愿意学习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的弟子中现在年龄最小的也已年过六旬,其中几乎没有人专门从事黄杨木雕工作,因此老人发出感叹“技艺到此结束”。2007年,徐汇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海派黄杨木雕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初,这位82岁的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辞世。
海派木雕艺术浓缩着民族元素和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门需要时间磨砺和雕刻者文化修养的艺术,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继承,将海派文化传统和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