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仙游“七月半”

仙游“七月半”

所谓“放水灯”,即用白纸叠折成各种花朵、船只,在中间点上蜡烛,放飘水上。所以,主祭品主要是金粿和薄荷糕。据传,农历七月不敢迎娶,以为中元节开了鬼门关[¡]鬼门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据辞海条目载:“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西,介于北流…详情>,恐中邪招灾;晚间孩子要早入房,怕冲鬼邪。
农历七月初至十六日,是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是旧时民间祭祀祖先的节日。
七月十五日主祭日,亦称“接公妈”。七月十六日,各家举行“送公妈”。把糯米浸水后磨成浓米浆,加适量食用碱制成,蒸成后形如圆盘,色呈金黄,故名“金粿”。中元节晚上,莆仙一些寺庙还举行普度和孟兰会,沿海民间也有“放水灯”的风俗。
七月半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纸”,凡是已嫁的女子,娘家父或母逝世的,必须备办祭品,十五日之前回娘家致祭。这个时节,因为天气炎热,莆仙百姓俗称“公妈热”。

“薄荷糕”的做法是:以上等冬米舂细、过筛、拦上白白糖、压实后,置于蒸笼中蒸制而成,同时还加上少量薄荷,故名薄荷糕;“金粿”的做法是:用干旱稻草、干黄豆枝叶烧成灰,冲水过滤后,成为含碱的“金水”和糯米磨粉搅拌成浆,蒸成带金色的米粿,也有用小米磨粉拌“金水”蒸成金粿。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在祭拜先祖,准备的祭品有:饭团(也可用长馒头替代),鸭子(也可猪脚等替代),茶,酒,香,烛,棋盘,斗钱,冥币等等,祭祀祖宗。这一天,不少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亲人,赶回家乡,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金粿质粘软,不用刀切而用线割。”初九日起,家家忙着做“薄荷糕”和“金粿”,金龟(金粿浆)滴滴;十三日祭祀祖先,俗称“接公妈”;持续至十六日“送公妈”始止。各家祭品,一般以素菜、干果为主,避免食物霉变。

仙游人在过去遇到“七月半”来临,就忙开了:民谣云:“初九初十,金水滴滴;十一十二,金粿赏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
金粿是莆仙民间过中元节的主要供馐。

所谓“挑来挑去”,是指女子回娘家祭奠已殁的父母。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