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罗阳节日习俗

罗阳节日习俗

用布做成一个精美的香袋,有葫芦型、蝴蝶型或和平鸽型等。

家家户户包粽子。


年初二,称为开年。初二晚餐是开年最丰盛的晚宴。


沿江地区民众,在这一节日到来前后,都会组织龙舟[¡]龙舟,是龙和舟的合体,最早是祭神祭河神祭水神用的,后来与端阳节结合在一起,实际上端阳节以前就有龙舟了…详情>比赛。没有龙舟的地区,在这一节日会举办划艇竞赛或游泳比赛或作“洗龙舟水”之活动。


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阳节,罗阳人称“五月节”。罗阳人怎样过五月节呢?

点蚊香。


年初三,称为送穷日(因年初一、初二不扫地,年初三才开始清洁)。

年初四,探年日。
到新婚家庭或添丁(男)家庭斗利是(一般13岁以下男女小孩参加此活动),直至凌晨才回家。

三月朝拜会(罗阳人称“游会”)

三月朝拜会真可说是热闹非凡。


天亮后,全家穿上礼服(新衣服),由家长带领到宗族长者家拜年。长者会向来拜年的晚辈赏“牛牯”(红包)。
进行这种形式,全是后辈亲人怀念先人的一种举动。每年四月清明、九月重阳进行两次起坟,别的乡镇一年仅“四月清明”扫墓一次,如龙溪等地。(罗阳人称“去打赛年”)。

年初六,商人开门营业,称开门大吉;接灯(丁),在上年生了男孩的家庭,这天要进城买一个灯。
粽子有甜有咸有淡口。粽子除自己家人吃之外,还赠送给亲朋戚友。他们把语言和习惯带进了罗阳城,因此,罗阳的喜庆节日特别多。下面我仅说说罗阳城里广大民众一年到头的几大节日。
博罗县“罗阳”,由于存在时间久,居住的黎民百姓全来自各方,姓氏也较复杂。四面八方的黎民集居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各种队伍走上100米外,都要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再行进。

四月清明节

清明前后,罗阳民众全都要去城郊祭祖(罗阳人称“起坟”),也有说“拜山”、“挂纸”、“扫墓”、“铲地”。


端午节这一天,罗阳人还要宰鹅杀鸡、奉神、吃大餐。。


农历大年初一(过年)

除夕夜,全家大小一齐守岁,到了子时(12点钟),家人就摆上香案、三牲(鸡、猪肉、鱿鱼),在鸡鼻子上插上柏叶。泡茶、斟酒(三杯)即点烧烛拜神(这叫做送旧迎新年)。
回到家吊在祠堂里,称作添灯(丁)。

正月半(有称正月十五,也有称元宵节)

各家各户吃汤圆。
此项活动与番禺飘色活动相似,但罗阳扮顶马,小孩子是穿上各式古装服,手持古代器具,站在马背上或站在自行车架上的。游行队伍足有二三公里长。

大年初一不吃荤,要吃素。因为初一是吃斋日,加上年晚吃了大餐,这天也要清清肠胃。


大年初一,不吵骂,逢人都讲吉利话。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


屋门上高挂礼花或走马灯(用纸糊的一个多角大灯,利用火的气体吹动灯内各种风物)。

舞鲤鱼灯[¡]鱼灯是中国传统民俗舞蹈的道具之一。呈鲤鱼状,用竹篾绑扎,糊表白纸绘制而成,全长12米,直径为40至5…详情>、虾灯、走金钱灯。
但已结婚的人就没有红包了。

另外,家庭主妇大年初一,一般留在家里做汤圆,待外出拜年的人们回到家里,全家围在一起吃汤圆,称团团圆圆。
用木糠拌硫磺及一些香料,用纸卷成拇指大、约40厘米长的熏香,以避污浊。

小孩戴香袋。
朝拜会,罗阳人称三月游会。游行队伍中,舍官爷大轿带头(注:舍官爷故事在后有详述),东岳大帝大轿紧跟,接着有舞龙队,有锣鼓队,还有“扮顶马”队,由6~8岁童男童女扮演古代人物,如扮花木兰,红孩儿等。
出处/作者:李鹏(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