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播,湄洲祖庙的妈祖贡品制作工艺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目 前,在全世界5000多个分灵妈祖祖庙中,每年都有大批信众到祖庙参观妈祖贡品艺术,学习制作工艺。因此,妈祖贡品制作艺术已成为妈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85、代代寿仙 86、百事如意 87、一路连科
13、鸳鸯戏水 14、麻姑献寿[¡]麻姑献寿又名麻姑传奇,大型神话电视剧连续剧,由曾有情编剧根据周濯街长篇小说麻姑改编。该剧以麻城为故事…详情> 15、风调雨顺
工艺流程
妈祖贡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塑型、调味、烹制、拼盘、围饰等工序。
64、齐眉祝寿 65、富贵平安 66、天仙拱寿
88、喜庆有余 89、百事大吉 90、弄玉乘风
28、扇贝送凉 29、蛎房藏玉 30、金枪无敌
一、荤品海鲜(114种)
湄洲岛盛产海鲜品,因为海洋环境清洁,所产海鲜味美质佳,岛上人因此长寿。以海鲜品为原料的妈祖贡品荤菜,不仅质地上乘,营养丰富,加上妙手烹制,清香扑鼻,令人垂涎。其名字皆寓一定涵义,以喜庆为主调,令人神喜爱。
22、夫人乳姑 23、寿昌弃官 24、黔娄忧心
1、二龙戏珠 2、鸳鸯贵子 3、平升三级
19、吴猛恣蚊 20、杨香救父 21、丁兰刻木
28、海龟朝圣 29、和合万年 30、英雄斗志
76、杞菊延年 77、一团和气 78、华封三祝
37、宜男益寿 38、同偕到老 39、义之爱鹅
10、鲋鱼拜母 11、八珍鲍鱼 12、鲤跃龙门
3 1、并蒂同心 32、宝黛之缘 33、五子登科
7、多福多寿 8、和合如意 9、平安欢乐
94、弯弯顺 95、天中集瑞 96、三元及第
34、蟾宫折桂 35、正逢其鲥 36、虎鱼生威
22、家家得利 23、鹤鹿同春 24、宜男多子
三、斋品、面塑海鲜(36种)
按照湄洲岛传统习俗,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据说是海王携全部水族环绕湄屿拜谒妈祖的时间,岛上渔民不能惊动水族,因此禁止下海捕鱼或垂钓。其实,在这段春讯时期,鱼群结队来到湄洲岛四周浅滩排卵繁殖,渔民们为了保护生态资源,借神之力号召禁捕,可谓一举两得。禁捕期间,斋品面塑海鲜取代了荤品,仅用淀粉、面筋为主料,经名师巧匠之手制作,其名、色、形、味与海鲜真品几无分别,达到假可乱真的境地。
100、福禄寿全 101、八仙祝寿 102、一路荣华
天后寿诞,盛宴祀之。在纪念妈祖诞辰1048周年之际,湄洲妈祖祖庙举行盛大而多采多姿的妈祖贡品展示。在天后大殿摆列主桌、偏桌、左右桌共13桌600多盘贡品。

烹制讲究火候,正确掌握和科学运用火候,力求达到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恰到好处,才是上乘。烹制共有炒、爆、炸、烧、焖、熘、烩、煨、煎、蒸、炖、氽、醉、卤等十几种方法。
112、长生不老 113、安居乐业 114、九重春色
55、春光长寿 56、大吉大利 57、状元祝寿
109、百头富贵 110、举家欢乐 11l、松菊犹存
二、斋品、斋菜(24种)
妈祖贡品中的斋菜主要因妈祖祭祀时的忌荤要求而制作的。因妈祖信仰在宋代起受道教影响较大,其贡品斋菜取名源于二十四孝故道,也包含着歌颂妈祖救父寻兄的孝悌美德。
67、和合二圣 68、芝兰竞秀 69、渔翁得利
品种分类
妈祖贡品制作经1000多年演变发展,目 前基本沿袭清乾隆年间湄洲妈祖祖庙最鼎盛时期的定制,共分荤品和斋品两门,包括海鲜类114种、面制类36种、斋菜类24种共三类164种。各种贡品都有其名,或源于历史故事,或源于莆仙戏剧,或源于道教经义、或源于民间古俗,无不包涵着传统文化意蕴。详列如下:
97、仙壶集庆 98、长命富贵 99、竹梅双喜
16、戈小娥 17、杏林春燕 18、喜在眼前
82、冠带传流 83、天生寿芝 84、喜相逢
16、孟宗哭竹 17、闻雷泣墓 18、卧冰求鲤
43、莲香 44、松鹤长春 45、加官受禄
4、曾参啮指 5、莱子娱亲 6、鹿乳奉亲
妈祖贡品制作工艺源于宋代,至 今已有千年历史。在不断的传承和演进过程中,凸显出妈祖文化与饮食文化完 美结合的特征;展现了湄洲地方文化与海洋文化互相结合的特征;体现了民间工艺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特征;体现了人神共谐、人神共亨的神人合一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的特征。
16、龙虾献瑞 17、海鳗团圆 18、五世其鲳
46、嵩山百寿 47、二甲传胪 48、单凤朝阳
拼盘指的是皿器与供品、点缀物的艺术排列,达到形、色、味的和谐统一。
围饰是指供品上桌后,为了烘托氛围,加上桔塔、蔗塔、糕塔等堆饰点缀,更显美艳壮观。
34、三星高照 35、嫦娥奔月 36、金玉满堂
1、虞舜感天 2、钟由负米 3、子骞顺母
妈祖贡品制作经1000多年演变发展,目 前基本沿袭清乾隆年间湄洲妈祖祖庙最鼎盛时期的定制,共分荤品和斋品两门,包括海鲜类114种、面制类36种、斋菜类24种共三类164种。各种贡品都有其名,或源于历史故事,或源于莆仙戏剧,或源于道教经义、或源于民间古俗,无不包涵着传统文化意蕴。
79、刘海洒钱 80、正午牡丹 81、福缘善庆
7、文帝尝药 8、郭巨埋儿 9、江革供母
塑型是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包括雕工、捏塑、上彩等等。
70、双喜临门 7 1、寿居耄耋 72、天赐五福
选料一般就地取材,以湄洲盛产的海鲜品、淀粉、面粉为主要原料,以彰显海岛地方特色。
40、三阳开泰 41、洞天一品 42、凤麟呈祥
4、年年如意 5、连年有余 6、西施浣纱
106、紫气东来 107、群山祝寿 108、连中三元
25、力鱼上滩 26、刀鱼比剑 27、老蚌生珠
103、欣欣向荣 104、岁岁平安 105、一路平安
4、虾兵助战 5、蟹将点兵 6、甲鱼堆沙
调味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因海鲜品对调料配味的要求比较严格,调味的成功与否是很关键。根据不同物性分别添加盐、糖、姜、蒜、葱、辣椒、豆酱、老酒、酱油等调味品。
13、双蛤戏水 14、青蟹望月 15、马鲛朝圣
技艺介绍
妈祖贡品,始于宋代,源于民间,几乎是与妈祖信仰同时发端的。大凡元宵节祭祀妈祖时,家家户户都要备好“水族朝圣”贡品,或真或仿,摆成“宴桌”。这一民间习俗据传是妈祖降伏东海水怪之后,四海龙王率水族一同谢恩。此后每年妈祖诞辰纪念日,水族骈集,前来朝圣,当天渔民不敢下海捕鱼。“妈祖贡品”由此沿袭至 今。
以上贡品制好后入筵供祭。礼毕,用于宴请来宾乡邻,达到人神共娱、人神共乐、人神共谐、人神共亨的目的。
13、董永卖身 14、庭坚亲涤 15、陆绩怀桔
31、乌鱼出水 32、玉柱瑶台 33、对虾戏蝶
91、吉祥如意 92、富贵万代 93、天官赐福
52、鸾凤和鸣 53、带子上朝 54、富贵耄耋
10、涌泉跃鲤 11、扇枕温衾 12、蔡顺供亲
上述五个鲜明的特征,构成“妈祖贡品制作工艺”的文化意蕴、艺术魅力。作为妈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一项目建立适当保护机制的意义不言而喻。
1、三喜鱼卷 2、金鱼卧莲 4、蛟龙戏珠
19、吉祥万年 20、封候挂印 21、喜报三元
10、级角连登 11、寿献兰孙 12、欢天喜地
58、瑶池进酿 59、玉树临风 60、麒麟送子
历史起源
妈祖,姓林名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在救助海难中离开人世。因她生前行善积德,人们对其感恩戴德,殁后不久,民间自发在湄洲岛顶峰立祠祭祀,尊为神女,形成最初的妈祖信仰。这座祠宇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即今 天的妈祖祖庙,意即所有妈祖庙之“祖”。

19、海龟祝寿 20、龙传百代 21、鲢在一心
除上述164种,还制作“三珍”18盘,花鸟32盘,吉祥物盆景18盘,食品盆景14盘,人物、故事、山水50盘;水果40盘、干果80盘。
民间祭祀妈祖与官方祭祀不同,所用的祭品也称贡品,那是由于妈祖被封为“天妃”、“天后”成了四海之神的缘故。湄洲岛百姓对妈祖崇敬有加,以最扑实、最虔诚的心,千方百计把对女神的贡品制作成最精美的盘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湄洲制作的妈祖贡品蔚成食品造型艺术之大观,达到妈祖文化与美食文化的完善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22、年年鱿鱼 23、鲨鱼追月 24、可见一斑
61、九秋同庆 62、招财进宝 63、曼倩戏桃
7、飞鱼献子 8、黄花闺女 9、故国莼鲈
据宋代进士仙游人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述:“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莆阳此事》载宋代进士莆田人李俊甫的《神女护使》文中说道:“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食庙焉。”由此可见从宋代起,湄洲百姓就开始祭拜自己心中的女神妈祖了。
25、春风得意 26、年年大吉 27、官上加官
73、九世同居 74、夫荣妻贵 75、长春白头
49、尚书红杏 50、双狮戏球 5 1、翘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