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民族节日 > 傣族春节习俗

傣族春节习俗



泼水节也叫浴佛节[¡]浴佛节,亦称“佛诞节”、“浴佛”、“灌佛”。佛教传统节日。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详情>,是傣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傣历新年,公历4月即清明节后第7天开始举行,历时3到4天。传说古代有个魔王无恶不作,人们受尽了它的祸害。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节日的第一天是送旧。清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滩成宝塔,围坐在宝塔四周听僧侣诵经布道,祈祷丰年,然后全村寨的群众各挑水一担,泼在佛像身上,为佛洗尘。


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拦,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详情>,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他已有11个妻子了。可又去抢来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现在,还增加了文艺会演、集市贸易等新内容。

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
傣族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都和当地汉族一样。一天夜里,趁魔王喝醉酒了,夜深人静,姑娘用魔王的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魔王的头掉在了地上。可是魔王虽然失去了,但他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就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埋在地下,臭气冲天;放在地上,大地燃烧,只有他的妻子抱着才不会出现灾难,姑娘们为了免除人间灾难,12个人1人抱1天,每人轮流一天。这姑娘决心为民除害。她试探出,魔王虽然水淹不死,刀砍不伤,但只要用魔王自己的一根头发,就可以把魔王的头勒下来。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浴佛后,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敲着铓锣,打着象脚鼓涌向街头,洋溢着节日的欢声笑语。伴随着“水、水、水”(傣语好的意思)的欢呼声,把一盆盆圣洁的水泼向对方,以表示美好的祝愿,可以消灾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湿透。泼水节期间,还要赛龙舟[¡]龙舟,是龙和舟的合体,最早是祭神祭河神祭水神用的,后来与端阳节结合在一起,实际上端阳节以前就有龙舟了…详情>、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过节“丢包”定情。到了夜晚,广场上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欢闹通宵。

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间的一年,每轮换一次人们都要用清水给姑娘泼水,冲去她们身上的血污。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位姑娘,纪念她们,每年都要过泼水节。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