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人的清明节
清明这天下午,人们纷纷下地干些农活,踏青迎春,又好像是继承什么。很早很早以前,达斡尔人清明上坟扫墓就不烧纸,他们认为清明时节风大、草木易燃,一旦纸火引发山火,不但毁坏森林而且烧损墓园,祖先也是不满意的。
归来的途中,放慢脚步,看看柳枝上钻出“毛毛狗”,听听冰河开化的声音,闻闻野草拱出地面的清香……春的景致与气息,使人的心情不再那么凝重,遂觉春风扑面了。
清明节这天,达斡尔族每一户人家的子孙后代都带上白色纸花和供果,早早上山扫墓,以尽孝道。达斡尔人自古以来就爱护生态环境,深深地热恋着家乡的山水林田。如经过敖包树,每人都要捡一块石头放到堆子上,这是一种表达和寄托。早年的一位达斡尔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句:风来忽暖是清明,人涌天寒燕剪风。古人以为火烧得太久,会有毒害,引发雨雹天灾。中国的传统文化最重的是孝道,达斡尔人深知百善孝为先,他们把扫墓祭祖当作孝道的实践。”单就气候而言,这时节和风送暖,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清明节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俗语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尽管树没全绿花未开,但天渐暖、风变爽、燕归来,人们自然觉得进入春天了。
农历三月,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区达斡尔人聚居的地方,已是早春季节。子孙们先是添新土,坟头压纸,表明家有后人。这顿饭吃混合面做的清明豆糕,吃野生的清明菜,过一个清清明明的节日。这时候,清明节来到了,达斡尔人家都带着“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感情上坟扫墓,纪念先祖,这是千年老习俗了。达斡尔族人家的墓地大多选在山间的阳坡,密林悠悠,阳光充足,风水好。下山前,老老少少总要缅怀先人那熟悉的笑容、亲切的话声,还有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大家在墓地徜徉流连,为的是多陪一会儿逝去的亲人。然后在墓门前摆放烟、酒和供果,大家同时跪拜,默默然,虔诚也。
祭拜无声山色重,怀思有意柳烟轻。晚饭开餐前,老辈人总要讲讲先人的品质、恩德,情深意重,激励后代。而今祭拜结束,子孙们一起行动,把周围的朽木烂枝和荒草干蒿清理得干干净净,创造清洁环境,更想让森林茂盛地生长。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