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时间
每年傣历9月15日的这一天,布朗族全寨赕佛,到缅寺听经、滴水。年满40岁以上男女中老年人要住缅寺,全寨停止生产一天;晚上,青年击鼓跳舞。三天后,将缅寺大门关门三个月,僧侣日夜诵经,禁出寺院。名称释义
关门节,傣语称“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定于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历时三个月的传授佛法结束的那一天(即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开门节。开门节傣语称“奥瓦萨”,意为走出传授佛法时期。传授佛法开始之日是一个节日,很有意思。一般认为,关门节和开门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三个月的关门被视为信众的安居戒斋期。民俗习惯
关门节那天,傣家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关门节持续了三个月,开门节也就来到了(十月中旬)。这时,农忙已经过去,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以谈恋爱了,可以成婚了。开门节以后,傣族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宗教节日
关门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
节日目的
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在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
节日介绍
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 从关门节这天开始至“开门节”结束的3个月时间,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这段时间,僧侣去佛寺净居修学,接收供养,禁止外出巡游;傣族多信佛教,民间信徒也常去佛寺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传法,每隔一周用食物、鲜花、腊条、银市或纸币敬佛一次。从关门节开始,傣家人关上爱情和婚姻之门,全力投人生产劳动,准备用辛勤的汗水去争取全年主要农作物的丰收。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关门节和开门节,是信仰下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宗教节日。傣族的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典型、更有代表性和更具浓郁的宗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