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仙人柱”(圆锥状木窝棚)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分男女老少,皆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装,等待除旧迎新时刻的到来。同时,手端酒碗,以指蘸酒,弹向空中,口中振振有词。最后,全家再聚仙人柱内,向长辈敬酒、磕头。
午夜时分,全家人要敬火神,即叩拜外面的两堆篝火,先东后西。一般是每碗插三炷,最多可插七炷,此时仙人柱内中央的火塘也要烧得格外的旺。虽不摆出神像和神偶,但老人皆知家中所供尊神数目。而香炉之数即尊神之数,供于“玛路”正中者为祖神。
然后,入仙人柱内叩拜。因此,他们对春节非常重视。在他们看来,春节不仅仅是一岁之首,且是狩猎四期(1—4月为鹿胎期,4—6月为鹿茸期,6—9月为鹿尾期,9—12月为打皮期)中打皮与鹿胎两期交替之际,正可忙中取闲,欢庆丰收。叩拜时,先中,后右,再左。叩拜时要向篝火内扔兽肉,洒烧酒,以示敬畏之情,以求护佑之惠。
除夕傍晚,在仙人柱南相距20步远之处,一左一右燃起两堆篝火。先母后父,为母系氏族习俗之遗痕。老人接酒先敬神、再勉励晚辈。
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其生活方式深深地打上了狩猎文化的烙印。而为使节日宴席丰盛,往往是从腊月初就加紧打猎,以备下大量狍、鹿、野猪等野味,并用毛皮换回大量烧酒、面粉和衣料。
猎手们春节前务必要赶回家来,与家人共度良宵。尔后再拜火塘,并扔肉洒酒于内。通宵达旦,彻夜不眠。除此之外,还要到户外拜“奥伦”(北斗星)。仙人柱内,“玛路”席(对门的正席)及其两侧,放置十几个盛有小米的桦皮碗,用作香炉,以此为神敬香。之后便是户外娱乐活动,主要是唱歌跳舞,“包利克坦”(捉迷藏)等。
鄂伦春族的春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