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壮族霜降节进入鼎盛时期,物资交流日趋繁荣。霜降节前,人们便开始忙着准备物品,在霜降节时摆摊出卖。后来,各地商客也纷至沓来,销售商品,所售之物从生产到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归顺直隶州志》中关于霜降节的记载有:“前一日,州城各户裹粽,谓之‘迎霜粽’。节间燃烛烧香,供祖先,给小孩。四乡亦作糯米糍,谓之‘洗镰’。推原其故,盖幸登场事竣也。”由此可见,霜降节是以庆贺丰收并祭祀传说中的反侵略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壮族节庆活动。

,包括“霜降欢歌起·壮乡亲朋聚” 2017年壮族霜降节大型文艺晚会、民族服装秀、“壮乡风情 美丽崇左”艺术家走进崇左作品展等。
2017年10月2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主办,天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二十四节气·霜降节”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等县召开。
(三)文体活动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是文化展演的大舞台,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人们以歌传史、以歌交友、以歌传情,形成“霜降歌圩”。传统的霜降节还有舞龙舞狮、斗鸡耍猴、对歌唱土戏等活动。此外,政府和当地社区还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山歌比赛等娱乐活动,使霜降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渊源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最初与稻作族群的节期规律有关。宋代时,每年农历霜降期间,壮族民众趁农闲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并在霜降节期间买卖农产品和生活用具。同时,霜降节时也要敬牛,让牛休息三天,禁鞭笞,期间如有牛意外死亡,则只能将牛埋葬而不得食其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天等县文化馆获得“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明代嘉靖年间,壮族霜降节又融入了纪念民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的内容。瓦氏夫人是明代壮族抗倭巾帼英雄,曾在农历霜降这一天大败倭寇。她逝世后,壮族民众就在霜降节举行相关活动,缅怀民族英雄,祈求风调雨顺。

民俗内容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酬谢自然、纪念民族英雄、文体活动、走访亲友等内容,参与其中的人们年复一年,热情不减。
文化特征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选择在农历霜降时节举办,既体现出中华民族春祈秋报的文化传统,也深深打上壮族稻作文化的烙印,在时空选择上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集祭祀、民歌、戏剧、服饰、体育、手工艺制作、传统饮食等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壮族稻作文化传统的活态体现,更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蕴涵着壮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包括竹竿舞、高杆绣球、背篓绣球、板鞋、打陀螺等系列趣味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以及民族广场舞表演、广场健身舞、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气排球比赛等。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7年壮族霜降节主题为“霜降欢歌起·壮乡亲朋聚”,由广西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主办,天等县人民政府承办。结合往年活动经验,2017年“壮族霜降节”主要包括五个板块的内容。
,包括名特优产品展销、农副产品展销以及招商洽谈活动等。
(一)酬谢自然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头降的早晨,先要在戏台举行酬谢活动。人们进行祭拜,从请神、求神到送神,将壮族美好和谐的祈愿寄托在美好的自然事物身上,以表达对自然之神的崇敬之情,表达祈盼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此外,还增加了祈福长寿的内容。
(四)走亲访友
这一节期,各家各户都准备“糍那”“迎霜粽”等各种特色食品,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以有朋友到家宴饮为荣。
(二)纪念民族英雄
在酬谢自然之神后,由祭司念诵祭文,纪念民族英雄瓦氏夫人,颂扬瓦氏夫人率领将士打击倭寇的英雄事迹,传授民族历史知识,宣扬保卫家园、谋求平安的民族精神。
,包括秋榔展示、祈福大典、非遗项目展演、登琅山纳万福、民族特色美食品赏等。
,包括二十四节气霜降节保护工作座谈会、指天椒产业发展学术座谈会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体现壮族的民间习俗,如信仰对象、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情感交流方式等等,都可以从壮族霜降节中表现出来,这对于人们了解壮族历史、传承壮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壮族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多元丰富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传承人物
天等县有黄高明、言经录、黄秀福、蒙凤盘等一批壮族霜降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措施
天等县加强对壮族霜降节相关材料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制作壮族霜降节视频材料,建立壮族霜降节的电子档案。培养了一批壮族霜降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天等县文化馆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