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传统节日 > 福建莆田雁阵宫元宵“爬戒梯”

福建莆田雁阵宫元宵“爬戒梯”

鳌山昭灵祖庙也建在雁阵山上,这座唐宋年间所建的宫庙俗称雁阵宫,现在是市级文保,是“爬戒梯”的发源地。剑梯制作完成,还要用上好的油漆漆红,体现雄伟、壮观、神圣、庄严、吉祥。它东面临海,是木兰溪溪水入海之处。这项看似凶险、残忍的民俗其实是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安康的一种祭祀,是纪念雁阵宫里所祀的凿井灌溉造福人民有功的乡贤赵升、以晒易煎制盐为民造福的陈应功的一种形式。

改革开放后,雁阵宫管理委员会同董事会的老人们根据回忆,使这项古老祭祀活动再现雁阵宫,再次表演,受到众多市民、游客,包括港澳台、新加坡等返乡侨胞的赞誉。
后来修建了雁阵塔,作为航标灯塔。当年,下“南洋”只能走水路,这里的海港航道是船只出入的必经之地,是莆田市“海丝”城市的历史见证。

“爬戒梯”一般10年左右举行1次,为时7天。


目前,该项“绝技”的传承后继乏人,老人们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将“爬戒梯”活动列入非遗项目进行抢救保护。
有时连续三年,据称“关戒”意在祈求上苍降福于民,百姓安居乐业,练神童以德行为要,扬一身正气,鳌山七境和谐相处为乐。也因此,当地流传一句‘会过壁头门,难过雁阵鼻’的俗谚。


雁阵宫“爬戒梯”技艺高超,每次表演都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前来观赏,但在“文革”期间这项表演由于长期中断,濒临失传。


这项活动流传千年,一直依靠口口相授进行代代相传,但由于年代久远,原传承人的文字资料已无从查找,现传承谱系只能从民国开始记录。
童生爬剑梯时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似鲲鹏扶摇直上,如海燕穿梭云间,拜斗如雄鹰展翅,仰啸长天,如童子拜观音,端庄肃立,神龙活现,矫健敏捷。

“爬戒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凝重的人文内涵,是雁阵宫尚存的古老传统。


“当年船只航行,到达此处时,往往有触礁之险。


制作“戒梯”有一定的标准,先用长20米的优质杉木制成18.6米的高梯,下端留1.5米,后用两根1.2米的木条从中穿过,再把42把每把长90公分的剑刀,每把间距38公分,用两根1.2米的木条从中穿过,上端1.2米每个间隔都用藤条扎紧。

雁阵山位于涵江侨乡鳌山村,地处海拔约60米的东海之滨,是囊山余脉的丘陵地。


雁阵山,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黄公度读书处,宋高宗绍兴8年(1138年),黄公度高中状元,高宗皇帝为他的读书处笔御书“登灜阁”,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记录在册的最早传承人是出生于1904年的吴阿灿。
出处/作者:黄凌燕(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