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就成了吴地百姓心目中的圣人,偶像。在梅村鸿山地区兴修水利,传教农桑,演乐修礼,传播文明。用青白米团子祭祀泰伯,实质上是吴地百姓对泰伯的一种朴素的追思,也是对泰伯一生的肯定,赞许,也是对泰伯开发江南伟大功绩的纪念。这一习俗,流传二千多年,久久不息。鸿山祭祖这一习俗,几千年来一直沿袭至今。各地民间艺人纷纷前来献艺,舞龙的、舞狮的、捏泥人的、变戏法的、踩高翘的、唱吴歌[¡]吴地的民歌民谣,总称为“吴歌”,它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是具有浓厚的民族和…详情>的,千百年来形成一大习俗。采不到白花的人们想到泰伯生前酷爱种麻,就把苎麻皮束在腰间,表示对泰伯的哀悼。自此鸿山渐成尚德之乡、礼仪之邦。每年清明节祭奠泰伯时,都用青白团子作为供品。“三馅”,寓意泰伯三让天下,品德高尚。他带领当地先民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凿泰伯渎、创吴文化。
3200多年前,周文王长兄泰伯三让天下,南奔荆蛮,断发纹身,入乡随俗。各式商家、小贩云集,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从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地方官员,四乡百姓,吴氏宗亲都集聚鸿山,祭奠泰伯。每年清明,鸿山西麓泰伯墓阙人山人海,人流如涌,接踵摩肩。青白三馅团子的由来还有缘于吴地始祖吴泰伯。
明朝前,祭祖活动前后七天,明朝时改为三天,日期不是农历三月初三,而是清明节。
相传吴地始祖吴泰伯殁后,葬于梅里东北九里许的铁山。因泰伯生前德行高尚,人们都采集白花献给泰伯,山丘田野里的白花都被采集一空。
走江湖的杂耍班子,小热昏,江湖郎中,算命卜相者不约而至,各显神通招揽生意。下葬之时,万民跪拜,哭送泰伯,盛况空前,悲壮之场面惊天地,泣鬼神。
每年清明节前后,鸿山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有三种馅的青白团子,用以招待亲友、祭奠祖先,当作礼品赠送。
“青白”两种颜色,寓意泰伯一生青青白白,洁白无暇。下葬之日(农历三月初三),四乡八村万人空巷,蜂涌至铁山西麓,其时哭声震天。
无锡风俗 鸿山泰伯祭祖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