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19消防宣传日”的设立,源于对“119”火警号码的印象而定于11月9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火警电话并不是119,而是09,其中的“0”是当時国家规定的特别通讯号码。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太多消防意识,虽然有火警电话,但是发生火情后,很多人都不知道拨打或者没有及時拨打火警电话。同時,因为不清楚09电话的功能,常有人把這个号码误认为是查找电话号码的查号台,或者将其当成询问時间的报時台,甚至有的派出所在听到救火车出动時,也会利用09电话向消防队打听起火地點。为了广泛宣传火警电话,当時消防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登报进行宣传,告诉人们发生火灾時,要拨打這个电话,并且要把起火的区界、街巷、门牌及使用电话号码都说详细。经过一段時间的宣传,人们慢慢对火警电话有了概念,但是误拨09电话的问题还是会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通讯服务号码由“0”改为“11”。根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1982年,全国火灾报警电话统一为119,也就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人员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超大规模与复杂建筑增多,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采用,增加了致灾因素与火灾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特大火灾增多,群死群伤火灾時有发生。部分公安消防部门倡导并组织,在11月9日這天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性、群众性消防宣传活动。节日发展
1992年10月,公安部消防局向全中国发出《关于开展“119”消防宣传活动的通知》。在中国范围内开展了“119”消防宣传活动,同時召开新闻发布会,首都十余家新闻媒体对“119”消防宣传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在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自此,“119”消防宣传活动在中国迅速展开,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了各级政府直接组织领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局面。开展這一活动的目的,是因为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为了搞好冬季防火工作,以“119消防宣传日”为契機,拉开冬防序幕。第一届到第七届消防日消防部门每年都举行消防活动,只是没有在国家层面统一过主题,从1998年9月1日消防法颁布实施,即1999年11月9日第八届消防日开始有了全国统一的消防日主题活动。
200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了《关于加强消防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每年的11月9日“消防日”期间,各地要集中开展富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活动。同年消防日,配有烟雾体验帐篷、油锅起火实验装置、模拟119电话报警等装备的防灾指导车亮相北京街头,向市民普及防灾灭火知识。這是当時中国第一辆也是最先进的防灾指导车,被誉为流动“防灾馆”。
2005年“119”消防宣传活动中,各级公安消防部门与相关单位配合,使消防宣传规模和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19”消防宣传活动期间,全国近4000个消防站、消防博物馆、防灾教育中心等全部向社会开放。后来,2017年开始,每年的11月又拓展为消防宣传月,集中時间、集中资源开展群众性消防宣传。
2018年11月9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2020年11月9日是中国第29届消防宣传日,其宣传主题是: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2021年11月,在全国消防日临近之時,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邀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中国消防宣传公益使者”。宣传月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系列消防宣传活动,钟南山院士为消防安全“代言”,通过宣传视频和海报,提醒广大市民关注消防安全,传递消防安全知识。
2022年11月9日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其活动主题为“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周天介绍,在组织上门入户宣传、推送消防宣传教育作品、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发送消防安全提示短信和广泛张贴悬挂消防安全提示等原有做法的基础上,重點开展四项主题活动,即“消防公益说”活动、“全民学消防”活动、“消防志愿行”活动与“消防大体验”活动。
2023年11月9号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主题是“预防为主,生命至上”,《消防公益说——预防为主,生命至上》提出:“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不再是空泛的责任,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做好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化,生活中大家都注意基本的用火用电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很多悲剧其实都可以避免。
2024年11月9日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制作的2024年全国消防日特别节目——《中国骄傲》晚会11月9日19點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晚会从年度热點事件出发,聚焦重大灭火战斗、抗洪抢险救灾、重大救援行动等典型战例,讲述救援过程,展示一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的贡献。同時,晚会通过诗朗诵、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救援现场的瞬间和背后的故事,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