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
“九一八”事变之時,驻东北日军部队为:陆军驻扎师团(第二师团)近5000人,独立守备队4000多人,旅顺重炮兵大队,宪兵分遣队500多人,飞行队240人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师团留守日本国内的所有部队全部调在东北,归辖于第二师团指挥。
部队 | 驻地情况 | 人员编制 | |||
---|---|---|---|---|---|
关东军司令部 | 驻旅顺,后移驻沈阳 | 司令官 | 本庄繁中将 | ||
参谋长 | 三宅光治少将 | ||||
第二师团 | 师团部 | 驻辽阳 | 师团长 | 多门二郎中将 | |
参谋长 | 上野良亚大佐 | ||||
步兵第三旅团 | 旅团部 | 驻长春 | 旅团长 | 长谷部照倍少将 | |
步兵第四联队 | - | - | - | ||
步兵第二十九联队 | - | - | - | ||
步兵第十五旅团 | 旅团部 | 驻辽阳 | 旅团长 | 天野六郎少将 | |
步兵第十六联队 | - | - | - | ||
步兵第三十联队 | - | - | - | ||
直属部队 | 骑兵第二联队 | - | - | - | |
野炮兵第二联队 | - | - | - | ||
工兵第二大队第二中队 | - | - | - | ||
独立守备队 | 守备队本部 | 驻公主岭 | 队长 | 上森连中将 | |
公主岭第一守备大队 | 公主岭 | - | - | ||
奉天第一守备大队 | 奉天 | - | - | ||
大石桥第一守备大队 | 大石桥 | - | - | ||
连山关第一守备大队 | 连山关 | - | - | ||
铁岭第一守备大队 | 铁岭 | - | - | ||
鞍山第一守备大队 | 鞍山 | - | - | ||
关东军直辖 | 旅顺重炮兵大队 | - | - | - | |
关东军宪兵队 | - | - | - | ||
参考来源: |
以上总兵力,日方说1.04万人,中方估计在1.5万人左右,也有说2万人的。中方的统计包括铁路附属地内的日本武装警察3000多人。另外,一般都没有把“在乡军人”计算在内。“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各地有日本侨民20万人。所谓“在乡军人”,是日本退出现役的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等,他们都受过正规的军训或参加过战争,日本军部有计划地把他们安置在“满铁”沿线工作。9月8日,关东军发出密令,各地“在乡军人”到沈阳、长春等地集中,应召者近万人。他们与日本武装警察一道,直接参加了“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因此,“九一八”事变時在东北的日本武装力量实际上在3万人左右。
另外,事变当時在渤海和黄海的日本海军部队为第二遣外舰队,其任务主要担任长江以北的及东北沿海的警卫。其中,第二遣外舰队的司令官为津田静枝少将,旗舰“球磨”,第十六驱逐队“刘置”“芙蓉”“朝颜”等舰。事变時,旗舰“球磨”在青岛,第十六驱逐队在旅顺。东北军
1930年中原大战后,东北军成为中央军以外旁系中最强大的武力。1931年5月根据国民政府陆军编制改编后,东北军取消了军和师的编制,以旅为平時最大编制,分国防军和省防军。国防旅每个旅辖3个步兵团,及炮兵、骑兵、通讯兵各1个连,相当于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省防旅辖2个团。共有国防军步兵25个独立旅另一师(3个旅),骑兵6个独立旅另一师(相当旅),炮兵3个独立旅;省防军步兵3个旅,骑兵2个旅。另有空军5个航空队、飞機260架;海军2个海防舰队、1个江防舰队,共有大小舰船20多艘,总吨位约3.22万吨,海军陆战队3个大队。总兵力约30万人(亦有26万人之说)。日方资料认为东北军总数44万人,是将各省警察甚至民团都算进去了,不足为信。
1931年6月,由于日本策动石友三倒戈,东北军调步兵6个旅炮兵2旅,约6.5万军队进关讨伐石友三。连同中原大战時入关留在华北的部队,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在关内的兵力约为11.5万人,在关外的兵力近19万人,其中辽宁驻军7.5万人,吉林驻军8万人,黑龙江驻军2万人,热河驻军1.5万人。
部队 | 驻地情况 | 人员编制 | |||
---|---|---|---|---|---|
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 驻沈阳 | 司令长官 | 张学良 | ||
驻永吉 | 驻吉副司令长官 | 张作相 | |||
驻龙江 | 驻江副司令长官 | 万福麟 | |||
国防军独立步兵旅 | 独立第七旅 | 驻沈阳 | 旅长 | 王以哲 | |
独立第八旅 | 驻打虎山 | 旅长 | 丁喜春 | ||
独立第九旅 | 驻山海关 | 旅长 | 何柱国 | ||
独立第十旅 | 驻兴城 | 旅长 | 刘翼飞 | ||
独立第十一旅 | 调关内 | 旅长 | 董英斌 | ||
独立第十二旅 | 驻锦州 | 旅长 | 张廷枢 | ||
独立第十三旅 | 调关内 | 旅长 | 李振唐 | ||
独立第十四旅 | 调关内 | 旅长 | 陈贯群 | ||
独立第十五旅 | 调关内 | 旅长 | 姚东藩 | ||
独立第十六旅 | 调关内 | 旅长 | 缪澄流 | ||
独立第十七旅 | 调关内 | 旅长 | 黄师岳 | ||
独立第十八旅 | 调关内 | 旅长 | 杜继武 | ||
独立第十九旅 | 调关内 | 旅长 | 孙德荃 | ||
独立第二十旅 | 调关内 | 旅长 | 常经武 | ||
独立第二十一旅 | 驻宁安 | 旅长 | 赵芷香 | ||
独立第二十二旅 | 驻双城 | 旅长 | 苏德臣 | ||
独立第二十三旅 | 驻长春 | 旅长 | 李桂林 | ||
独立第二十四旅 | 驻依兰 | 旅长 | 李杜 | ||
独立第二十五旅 | 调关内 | 旅长 | 张作舟 | ||
独立第二十六旅 | 驻哈尔滨 | 旅长 | 邢占清 | ||
独立第二十七旅 | 驻延吉 | 旅长 | 吉兴 | ||
独立第二十八旅 | 驻长春 | 旅长 | 丁超 | ||
独立第二十九旅 | 调关内 | 旅长 | 王永盛 | ||
独立第三十旅 | 调关内 | 旅长 | 于兆麟 | ||
独立第三十一旅 | 驻围场 | 旅长 | 富春 | ||
第三十六师 | 师部 | - | 师长 | 汤玉麟(兼) | |
第一〇六旅 | 驻水源 | 旅长 | 张从云 | ||
第一〇七旅 | 驻凌源 | 旅长 | 董福亭 | ||
第一〇八旅 | 驻隆化 | 旅长 | 刘延春 | ||
国防军独立骑兵旅 | 独立骑兵第三旅 | 驻哈尔套街 | 旅长 | 张树森 | |
独立骑兵第四旅 | 驻通辽 | 旅长 | 郭希鹏 | ||
独立骑兵第五旅 | 调关内 | 旅长 | 李福和 | ||
独立骑兵第六旅 | 调关内 | 旅长 | 白风翔 | ||
独立骑兵第七旅 | 驻农安 | 旅长 | 常尧臣 | ||
独立骑兵第八旅 | 驻满洲里 | 旅长 | 程志远 | ||
陆军骑兵第一师 | 驻黑龙江 | 师长 | 张诚德 | ||
国防军独立炮兵旅 | 独立炮兵第六旅 | 调关内 | 旅长 | 王和华 | |
独立炮兵第七旅 | 调关内 | 旅长 | 乔方 | ||
独立炮兵第八旅 | 驻锦县 | 旅长 | 刘翰东 | ||
省防军 | 黑龙江陆军第一旅 | 驻扎兰屯 | 旅长 | 张殿九 | |
黑龙江陆军第二旅 | 驻海拉尔 | 旅长 | 苏炳文 | ||
黑龙江陆军第三旅 | 驻黑河 | 旅长 | 马占山 | ||
热河骑兵第九旅 | 驻开鲁 | 旅长 | 崔兴武 | ||
热河骑兵第十旅 | 驻赤峰 | 旅长 | 石文华 | ||
宪兵 | 东北宪兵司令部 | 驻沈阳 | 司令 | 陈兴亚 | |
驻北平 | 副司令 | 邵文凯 | |||
驻山西 | 副司令 | 李润 | |||
海军 | 东北海军司令部 | - | 司令 | 张学良(兼) | |
驻青岛 | 副司令 | 沈鸿烈 | |||
东北海军第一舰队 | - | 队长 | 凌霄 | ||
东北海军第二舰队 | - | 队长 | 袁乔方 | ||
江防舰队 | - | 队长 | 谢刚哲 | ||
空军 | 东北航空司令部 | - | 司令 | 张学良(兼) | |
- | 副司令 | 张焕相(代) | |||
驻沈阳 | 副司令 | 徐世英 | |||
镇守使 | 东边镇守使 | 驻山城镇 | 镇守使 | 于芷山 | |
洮辽镇守使 | 驻洮南 | 镇守使 | 张海鹏 | ||
滨江镇守使 | 驻住哈尔滨 | 镇守使 | 丁超 | ||
延吉镇守使 | 驻延吉 | 镇守使 | 吉兴 | ||
绥宁镇守使 | 驻宁安 | 镇守使 | 赵芷香 | ||
吉长镇守使 | 驻长春 | 镇守使 | 李桂林 | ||
依兰镇守使 | 驻依兰 | 镇守使 | 李杜 | ||
黑河警备司令 | 驻黑河 | 司令 | 马占山 | ||
哈满警备司令 | 驻扎兰屯 | 司令 | 张殿九 | ||
呼伦贝尔警备司令 | 驻海拉尔 | 司令 | 苏炳文 | ||
临绥驻军司令部 | 驻山海关 | 司令 | 于学忠 | ||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