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外国风俗 > 国外风俗 > 泰拳

泰拳

概述:

泰拳(muay thai),是一项起源于泰国的传统格斗技术,以力量与敏捷著称,主要运用人体的拳、腿、膝、肘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

泰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38年。公元1555年泰拳被列入军事训练科目,古称“奔南”。1774年3月17日,乃克农东在缅甸国王猛拉举办的庆典中,以强悍的泰拳技巧连续打败九位缅甸拳师,以至于无人再敢上台挑战,成为泰国民族英雄。1912年,西洋拳击传入泰国,其比赛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所吸收并应用。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于实现了统一和完善。1946年至1951年,被称为“叻喃隆拳场”时期,是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随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篇章。2005年,泰拳成为东南亚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并在2007、2013、2017和2019年继续出现在该项赛事中。2020年,泰拳首次申请参加东京奥运会,但未能获批。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体大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投票承认国际泰拳协会联合会,为泰拳进入奥运会铺平了道路。

国际泰拳联合会成立于1993年,中国泰拳联合会于2017年创会。在泰拳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诸如播求雅桑克莱等一批杰出的泰拳打运动员。

泰拳

重要赛事

世界泰拳锦标赛

世界泰拳锦标赛每年举办一届,2023年5月,比赛在泰国曼谷举行,共有143个代表团参与62个级别的角逐。此外,这项赛事也是世界武搏运动会的资格赛,格斗项目的金牌和银牌得主将获得参加世界武搏运动会的资格。

皇家泰拳世界杯

2015年首届皇家泰拳世界杯在泰国曼谷国家体育馆举行,该比赛由世界泰拳业余联合会主办,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2个会员国、近3000人参赛。 中国选手王文峰、袁兵在60公斤、67公斤级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

注意事项

为了让参与者在泰拳训练中拥有安全的学习和享受环境,教练应:

禁止暴力和危险技巧

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员进行对打和练习

记录训练中发生的伤害

培养参与者对泰拳的纪律和体育精神

比赛规则

重量分级

重量级大于(公斤)等于或小于(公斤)
最轻量级4245
轻蝇量级4548
蝇量级4851
次轻量级5154
羽量级5457
轻量级5760
次沉量级6063.5
次中量级63.567
轻重量级6771
中量级7175
轻重量级7581
次重量级8186
重量级8691
超重量级91+
参考资料

具体规则

规则类别子类别详细说明
比赛获胜的判定有效进攻获胜比赛结束时,边裁判员认定取胜的运动员为获胜方;双方运动员都受伤或同时被击倒时,有效进攻多的一方获胜。
对方退出比赛获胜两回合间如有一方运动员退出比赛,则其对手获胜。
台上裁判员停止比赛获胜包括实力悬殊(rsc)、受伤、rsch(头部受重击)、rscb(身体其他部位受重击)、强制性数秒次数限制等情况。
对方取消资格获胜一方运动员被取消资格,对方运动员获胜。
击倒对手获胜一方运动员被击倒在地,十秒钟内无法继续比赛,则对方运动员获胜。
无法比赛非运动员责任且超出台上裁判员控制能力的实质性影响事件发生,则宣布“无法比赛”。
不经比赛轻易获胜一方运动员未出场,先登场的运动员获胜。
平局友谊对抗赛中,双方运动员评分相同时,比赛结果为平局。
拳台发生台上裁判员无法控制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比赛可能停止、终止或移至下一阶段。
评分有效进攻用力拳击、脚踢、膝盖攻击或臂肘攻击对方且未被格挡或防御住而击中目标时,判定为有效进攻。
每回合比赛得分每回合比赛总得分10分,得分必须为整数。
评分步骤根据泰拳技艺、使用力量、疲劳程度、攻击性、泰拳风格、犯规行为等因素评分。
无效进攻不以泰拳技艺击打、被成功格挡、击打无力、不击打而将对手摔倒、击打时犯规等情况为无效进攻。
评分体系获胜者得10分,对手得分相应减少;平局时双方各得10分;犯规时扣分或加分。
关于犯规台上裁判员警告、其他犯规行为的评估与惩罚。
锦标赛比赛结局双方运动员得分相等时,根据进攻性、泰拳风格、防御等因素决定获胜者。
犯规提醒、警告及取消资格运动员不遵守规则时,台上裁判员给予提醒、警告或直接取消资格处理。
犯规的类型包括咬、头撞、吐痰、故意吐出护齿、使用柔道或摔跤技巧等犯规行为。
运动员对助手行为负责每位运动员都应对其助手的行为负责。
台上裁判员咨询边裁判员台上裁判员可以咨询边裁判员关于犯规行为的意见。
击倒定义运动员在一次打击或一系列打击后,以双脚以外的身体部位接触台面、丧失进攻能力倚在围绳上等情况被视为“倒下”。
数秒台上裁判员从1数到10,数秒时间间隔为一秒,同时用手势示意。
对手的责任倒下的运动员的对手应听从台上裁判员的指示马上去到中立角。
强制数八秒当运动员处于“倒下”状态时,该回合只能在台上裁判员数到8时方可继续比赛。
击倒胜(ko)台上裁判员数完10时,比赛结束,被判为“击倒胜”。
一回合比赛结尾倒下的运动员根据不同情况,决定运动员是否在该回合失败。
再次被击中之前第二次倒下运动员在受到再次击打之前又倒下时,台上裁判员继续从之前停止的数字数起。
双方运动员都倒下双方运动员在同一时间倒下时,数秒不应停止。
运动员无法重返比赛运动员无法重返比赛时,被视为落败。
强制数秒次数限制运动员在同一回合或整轮比赛中达到强制数秒次数限制时,台上裁判员应停止比赛。
医生及医疗程序规定医生职责医生应检查运动员身体健康状况、给予台上裁判员指导、为昏迷的运动员提供服务等。
医疗服务医生为受重创的运动员提供身体检查并送回家中或合适住处,联系神经科专门医师进行进一步治疗。
重创运动员康复观察时期运动员在经历k.o.或r.s.c.h后,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康复观察期。
重创运动员康复观察期之后的医学鉴定凭证运动员在休息后打算继续比赛时,需经过神经科专门医师的检查和批准。
r.s.c.h台上裁判员因运动员头部受重击而中断比赛时,需向裁判长和边裁判员说明情况并标注在评分表上。
保护措施医务官员可以建议经历多次头部击打或连续多次被击倒的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参加比赛或训练。
参考资料

术语

泰拳部分技巧
类别名称描述
拳法刺拳作为几乎所有泰拳技术的准备拳,帮助设定组合并测量与对手的距离。
勾拳在泰拳和拳击中使用的强力勾拳,可用前手或后手发力。
直拳又称“直拳”,是用后手发出的强力拳。
上勾拳 自下而上发出的强力拳,切向对手,教学方式与传统拳击相似。
过顶拳向上环绕的重击拳,用后手发出,形状类似于勾拳。
旋转后拳旋转式后拳,在泰拳和mma中常见,威力巨大。
超人拳跳起攻击对手,模仿超人的动作。
肘法横肘标准肘击,可用作劈砍或重击,取决于目标。
矛肘像刺拳一样的肘击,向前刺出。
下砸肘用后臂从上方重击对手的肘法。
上勾肘与上勾拳类似,目的是造成切割或击倒对手。
旋转肘从错失的回旋踢、勾拳或过顶拳中发出,极具威力。
斜肘向上45度角攻击对手的脸,主要目的是切割对手。
向上肘安德森·席尔瓦著名的肘击,伪装成横肘后发出。
腿法回旋踢将小腿底部击向对手,是泰拳中最常见的踢法。
前踢 用作刺拳、推开空间或击倒对手的多用途踢法。
侧踢直线发出的侧踢,与其他武术相比有很大不同。
跳推踢跳起向对手攻击的强力前踢。
问号踢类似回旋踢的变体,伪装成前踢后转向回旋踢。
斧踢直上并用脚后跟重击对手的强力踢法。
轮踢利用旋转产生的力量,用脚后跟攻击对手。
抓取技标准泰式抱摔控制对手的头部,以便发起肘击、膝击等。
单手锁头用一只手控制对手头部,另一只手阻挡对方攻击。
上下抱摔通常的起始位置,争夺控制权。
双手锁双臂控制对手身体,用于进行打击和扫腿。
摔技/扫技抱摔扫腿基本的扫腿技术,在对手试图抱摔时使用。
头/肱二头肌控制扫腿同时推手臂并拉头部,同时用膝盖击打对方膝盖。
足扫从头和肱二头肌控制或双肱二头肌控制发起的常见扫腿。
抛摔从上下抱摔位置将对手摔倒,利用重心前倾。
完全抱摔扫腿在全抱摔中,双手握住并用力转动摔倒对手。
接踢扫腿抓住对手的踢腿后,将其基础腿击倒。
膝盖拍打扫腿通过推手臂并将对手外侧膝盖向内推来完成的扫腿。
防守技术挡拳用手挡住直拳和肘击,准备好反击。
格挡抱住头部或身体以阻挡对手的攻击。
检查用膝盖转动以阻挡对方的回旋踢。
接踢抓住对手的某些踢法,通常是回旋踢或前踢。
参考资料

禁止玩耍和不当行为

确保更衣室干净整洁

在训练和比赛期间不佩戴硬物,以免造成伤害

根据学员的年龄、能力和发展状况规划合适的训练

准备召唤专业医疗帮助,并制定紧急行动计划

避免有害和过时的练习和技巧

强调在参与自己训练时遵守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提醒感到疲劳的参与者适当延长休息或停止训练,以保障健康

按顺序演示技巧,让学员以正确的方式以自己的节奏学习

确保学员保持高标准的个人卫生,包括保持指甲短、头发整洁

使用合身并获得认证的保护装备进行对打

检查训练设备,确保维护良好并安全可用

提供拉伸例程、垫子和保护性安全设备

配备急救包,内有足够的合适医疗设备和消耗品

确保参与者立即处理轻微伤害,以防止严重化

渐进性地引入技能和练习

警告参与者困难动作的内在风险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影响。1912年,西洋拳击传入泰国,其比赛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所吸收并应用。特别是在国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安全起见,“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拳赛,比赛回合也逐渐减少至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于实现了统一和完善。

项目技巧

拳法

泰拳中有9种基本的拳法,包括直拳、横拳、勾拳和上勾拳。其中最基本的是刺拳。刺拳可用于进攻和防守,这是一种练习者绝对需要掌握的技术。

踢法

在泰拳中,踢法包括推踢、低踢和头踢,但最常用的是身体踢。这是对抗对手时最具威力的踢法之一。

膝法

膝击技术有斜膝、侧膝、弯膝、跳膝、飞膝和踩踏膝。练习者需要重点掌握的是直膝。尽管这是最基本的技术,但极其重要,掌握好这一点可以避免在对抗中处于不利位置。攻击时确保时机和距离的正确性非常重要。

肘法

肘击有上勾肘、前肘、劈肘、跳肘、旋转肘和双劈肘等多种类型。其中,后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从后方发出,目标是对手的下巴。如果掌握得当,可以造成致命的打击。

防守技术

当处于防守状态时,练习者需要练习以下技术:挡拳、躲避、预判、接拳、反击和打断。最基本的防守动作是格挡。格挡时,练习者需要用手臂或腿挡住对手的攻击。

雅桑克莱

雅桑克莱,出生于1985年7月1日,是当今泰拳界的顶尖拳王。他师承于20世纪60年代的传奇泰拳王亚披勒。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雅桑克莱赢得了多个重量级冠军,包括仑披尼147磅世界冠军、丰田泰拳马拉松锦标赛轻量级冠军、2005年初代wbc muay thai超次中量级世界冠军、2006年wpmf中量级世界冠军、2008年kows中量级王者,以及2008年初代wmc超次中量级世界冠军。此外,2009年,他越级挑战,成功获得wpmf 168磅(75.6公斤)世界冠军,并在2012年赢得wmc世界冠军。

确保参与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训练设备

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1917年,暹罗志愿军远征欧洲,参与盟军对德作战。在驻守法国边境缅因堡期间,他们展示了暹罗拳术,获得了法国体育报刊的好评。法国人赞叹泰军人体格虽小,却矫健敏捷,掌握的技击之术罕见且厉害,非西方人所能想象。其激烈程度,充分展现了泰民族的坚毅与强悍。1920年,为了筹集“野虎兵团”基金,泰皇蒙骨九昭(拉玛六世)特命野虎军统领拍耶难铁盛为拳击事务总监,在“玫瑰园学府”广场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拳赛。全国各地名师纷至沓来,其中包括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等众多高手。原籍“柯叻府”的拳师表现尤为出色,柯叻位于泰国东北部,民风彪悍,被誉为“拳城”。此次拳赛对皇城拳坛产生了巨大冲击,不少京城名宿发起了对抗外府拳师的浪潮,一时之间盛况空前。当时泰拳界的名师辈出,包括精通西洋拳、摔跤的海军教官銮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国的华裔宗师全成,泰国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亲王等。

播求

持有有效的急救和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cpr/aed)培训证书

2017年,泰拳首次进入在弗罗茨瓦夫举办的世界运动会,并在2022年的世界运动会上再次成为比赛项目。2020年,泰拳首次申请参加东京奥运会,但未能获批。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体大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投票承认国际泰拳协会联合会,为泰拳进入奥运会铺平了道路。

项目影响

作为一门古老的武术,泰拳在新世纪依旧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作为大众娱乐项目深受泰国人民喜爱,数以万计的泰拳手在竞争中去伪存真、不断精进,提升泰拳的实战价值。通过现代化商业包装和传播媒体,泰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深受战乱影响,泰拳比赛也一度陷入萧条。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建成,泰拳进入了现代标准竞技的新时代。各地拳师纷纷涌入京城,为了名誉和财富而大展身手,使得一度冷清的拳坛再次焕发了生机。1946年至1951年,被称为“叻喃隆拳场”时期,是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随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篇章。

力争“入奥”

1993年,国际泰拳联合会成立。2004年,泰拳手播求(buakaw)走上日本k-1赛场,以灵活有力的扫腿和正蹬技惊四座,夺得k-1 max世界冠军。

了解每位参与者的医疗状况或身体限制

根据学员的体能,在剧烈运动之间给予充分休息

仅在适当监督下允许对打或执行困难技巧

要求所有参与者及其父母或监护人签署免责协议

确保学员身体和心理健康,适合训练

能够为受伤或有残疾的学员调整动作

代表人物

播求

播求,原名颂巴·班柴明(sombat banchamek),1982年5月8日出生于泰国素林府宋弄县尚弄哈镇,泰国泰拳运动员。播求曾获得过6次世界泰拳冠军,以及2次k-1max冠军。播求的战绩为240胜24负12平,在73场比赛里ko对手。

历史发展

早期历史

泰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38年,当时泰民族战胜了高棉帝国,建立了素可泰王朝。然而,关于泰拳的记录并不系统,主要集中在与高棉军队的搏斗技艺上。1347年,大城王朝在泰国建立,与缅甸的长期战争促进了泰拳技术体系的形成。

2005年,泰拳成为东南亚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并在2007、2013、2017和2019年继续出现在该项赛事中。

根据体型、身体成熟度、技能水平和经验匹配参与者

公元1555年泰拳被列入军事训练科目,古称“奔南”。相传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队攻克大城时被俘。1774年3月17日,乃克农东在缅甸国王猛拉举办的庆典中,以强悍的泰拳技巧连续打败九位缅甸拳师,以至于无人再敢上台挑战,成为泰国民族英雄。

广泛传播

1898年,泰王拉玛五世王朱拉隆功颁布诏令,创立了“皇廷拳师”制度,选拔技艺高超者领衔,每逢皇府庆典、国宴或重要的宗教仪式,便率领各武术团体进行表演,拳团成员因此获得年薪并免征税金。次年,皇室举行奉安大典,其中拳赛成为南北高手的较量场,胜者被五世皇赐予“万”级官衔,这是暹罗古代的将级荣誉。荣获此衔的有三人,分别是来自泰南猜耶府的拳师乃邦·占侬通,被誉为“名武将”;中部华富里的乃宫,封为“准拳将”;以及东北部柯叻的高手乃铃·泰巴硕,得号“妙技将”。此时,武术之风在东北部柯叻与南部猜耶尤为盛行,两地均被誉为“拳城”。进入20世纪,泰拳的活动中心仍以此二“拳城”最为著名。

泰拳

制定并维护健康和安全政策,包括风险评估和紧急预案

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

组织机构

国际泰拳联合会

国际泰拳联合会(ifma)于1993年成立,如今已涵盖五大洲的联合会,成员遍及130个国家。ifma的努力推动了泰拳运动的显著发展。首届世界泰拳锦标赛仅有20个国家参赛,而在最近一次世锦赛中,参赛国家已增至101个。ifma还主办了多项重要赛事,包括世界泰拳锦标赛、世界运动会中的泰拳比赛、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以及欧洲、亚洲、非洲和泛美洲锦标赛等洲际赛事。

中国泰拳联合会

中国泰拳联合会于2017年创会,是国内泰拳名师泰拳爱好者及国内泰拳馆校泰拳组织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机构。中国泰拳联合会主要以泰拳培训,段位晋级,教练员、裁判员职称认证,赛事推广交流等为主要业务。

确保参与者了解并遵守规则

检查训练区域,确保安全,移除潜在危险,例如障碍物、杂物或任何种类的垃圾(如尖锐木头、石头、岩石、枯叶和松动的瓦片)、坑洼、不平坦的地面、垫子之间的缝隙和湿滑的地方

在训练过程中提供补水休息时间

场地器材

比赛场地

泰拳比赛场地要求
类别信息
面积拳台围绳内长度:最小16英尺,最大20英尺;国际锦标赛面积:6.10平方米;拳台高度:90厘米(3英尺)至1.20米(4英尺)
平台和边角平台设计:安全、平整,无凸起,延伸至围绳外50厘米;立柱:四角设立,包裹得当,避免伤害;边角颜色安排:红色(近左角,正对裁判长)、白色(远左角)、蓝色(远右角)、白色(近右角)
台面覆盖材质:毡、橡胶或其他允许使用的弹性材质;厚度:1.5厘米至2厘米;帆布铺设:牢固,充分伸展,覆盖整个拳台
拳台围绳数量:三或四条;粗细:3厘米至5厘米;高度(三条):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高度(四条):40厘米、71厘米、100厘米、130厘米;表面:柔软材质包裹;帆布串接:两边各两跳,间隔一致,宽度3到4厘米
台阶数量:三处;位置:红、蓝对角(供运动员使用)、中立角(供裁判员和医生使用)
参考资料

服装护具

泰拳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护头、护胸、护肘、护腿板、拳套、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缠手带。比赛的护具分为红、蓝两种颜色;泰拳运动员必须穿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女运动员可以穿紧身内衣);拳套的重量:67公斤及以下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27克,71公斤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4克。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