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时令节气 > 潮州冬至习俗之过冬纸

潮州冬至习俗之过冬纸



上坟扫墓则是冬至的另一项活动。
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农民还将汤丸喂猪喂狗,将丸粘贴在牛头牛角上,贴在门框、碓臼、炉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牛寮,祈神保护,祷祝牲畜平安过冬,新年健旺。

潮汕民间冬至祭祖,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
谢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须还要有冬节丸,人人必须食用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但潮汕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潮汕冬节习俗,主要是祭祖谢神,祭祖除祠祭外,就是扫墓,冬至扫墓,称“过冬纸”(清明扫墓称“过春纸”)。

这是小农经济生产者对自然神的崇敬与依赖。按潮汕的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