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莲花佛国”九华山
安徽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距青阳县城20千米,西北方向是天柱山,东南方向是太平湖跟黄山风景区,九华山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在周围百余公里的范围内山势奇秀,怪石嵯峨,银瀑飞泉,古松竹海,其景色之瑰丽使唐代诗人刘禹锡惊呼“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则赞之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连元代皇帝图贴睦耳到现场一游也给予了“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功夫”的评语。从九华街上天台,约7.5千米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游客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能让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
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这里自古就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这座寺庙依山势布局,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九华山的“肉身菩萨”就供奉于此。
由于莲花丰富的内在意涵,所以在佛教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而且莲花更是佛教净土中常见的庄严。
佛教的宇宙观,与莲花也有着密切关系。如《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记载,毗卢遮那如来的华藏庄严世界海,有层层无尽世界。这“华”,指的就是莲花;“藏”,是指莲花含藏种子之处。因为佛教认为,华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种,都含藏于大莲花之中,都住在大莲花之上,所以才称为“华藏”。
在佛教艺术中,莲花纹更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佛菩萨的台座、背光,到佛塔、栏楯、石柱上的装饰,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莲花图纹,用来象征和浓缩佛的教义和观念。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如莲花般清净圣洁,是一方令人神往的人间净土。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九华山,素有“莲花佛国”之称。千百年来,香火之旺,甲乎长天。
随着历代帝王的封赠题名,文人学士的诗文歌颂,九华山的名气与日俱增,尤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之句,更使九华山获得了“莲花佛国”之称。九华山占地面积为100余平方千米,山中奇峰怪石、潭谷洞府、古树泉瀑、绿竹鲜花,是一个清闲秀逸的旅游胜地。
九华山上有99座山峰,其中天柱峰、十王峰、莲花峰等9座主峰远远望去似并肩站立的9个兄弟,因而又叫九子山。
九华山以地藏信仰为其佛教文化特色而闻名,与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详情>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详情>道场峨眉山、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详情>道场普陀山并列成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莲花佛国”之称,成为世界地藏信仰者的精神圣地。整个景区分为九华街、闵园天台、花台、大佛(99米地藏圣像)四大主要景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称号呢?
莲花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特别是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比喻诸佛菩萨出于世间而清净无染。
莲花在佛教中的象征意涵极为深广,如佛陀就被称为“人中莲花”,佛陀不染着时间的烦恼、忧愁,宛若莲花不着水;又如《杂阿含经》卷四中,就以大白莲花来比喻解脱的圣者,虽然生于世间,而已没有污染执著。其中十王峰为最高峰,海拔约1342米。
游客游九华山,最先到的就是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
九华山从公元3世纪中叶辟为地藏王菩萨道场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的时间,寺庙规模越来越大,“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站在这里眺望偌大的九华街,也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