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皋陶文化

皋陶文化

概述:

皋陶文化,是指上古时代的人物“皋陶”在担任理官(司法官)时,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皋陶文化

四、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

他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m,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兴建皋陶陵。

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三、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文化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

历代史籍记载:“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皋陶造狱而法律存”、“《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由此可见,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夏朝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皋陶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皋陶的法治思想为后世的法制起了典范作用。

二、定“五礼”。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

皋陶文化中文名

皋陶其人

皋陶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

一、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皋陶文化

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五、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