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孝感文昌阁

孝感文昌阁

概述:

孝感文昌阁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占地面积30余亩,是孝感的标志性建筑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大江南北与黄鹤楼遥相呼应,享有“南楼北阁”的美称,具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

孝感文昌阁耸立于澴水之滨,高约35米,一共五层,上面装有一宝顶。文昌阁屋面皆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所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紫铜风铃。阁顶文笔峰直指蓝天,可谓古风古色。文昌阁还是孝感早期教育的摇篮。在办学条件极端缺乏的旧孝感,雄伟的文昌阁及其附属建筑物,便成为有识之士所垂青的办学场所。1904年创办的工业预备学堂,1936年举办的私立启澴中学,1940年开办的县立中学,以及1950年开办的孝感军分区文化干部学校,皆以文昌阁为校址。如今的文昌阁旧址,已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学校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孝感文昌阁

历史沿革

巍然耸立于澴水之滨的文昌阁,在历史上曾三次被毁后三次重建。第三次毁于咸丰五年(1855年),后于光绪二年(1876年)第三次由孝感在任知县蔡炳荣主持,重建于孝感城东郭家潭。民国二十三(1934年),时任孝感县长的欧阳洪烈曾主持加固维修。文革中,因白蚊之患,濒临倒塌,1977年终被拆除。

2022年3月10日,孝感文昌阁工程正式开工。按照规划,文昌阁楼高5层,立意为“澴上文枢”。主体建筑占地为233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52.58平方米(含负一层建筑)。阁楼风格为明清风格,主体5 层,净高39. 390米。

文昌阁及其附属建筑物共占地约30 余亩,阁高约35米,一共五层,上面装有一宝顶。文昌阁屋面皆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所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紫铜风铃。阁顶文笔峰直指蓝天,可谓古风古色、“吞云吐雾”,甚为壮观。说起来真怪,自文昌阁建成后,就在万历辛丑年(1601年),孝感人傅崛兴、程少宰、沈接武一举登甲及第,傅为大司农,程为太子少保,三人同朝入座,甲于全楚。建阁后的明代孝感,又有15人得中进士。

建筑事件

2021年,湖北省电子招标交易平台发布了孝感文昌阁新建项目招标公告,总投资2300万,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工。

文昌阁建成之前,孝感历史上入京登皇榜者,仅有13人,且大多事迹平平。明万历年间,精于地理的德安府颜知府视察孝感,指点孝感的江山说:“澴川乃孝邑名胜,然孝感应科者寥寥无几,盖由城南未能异峰耸秀,难迎辛水。”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时任孝感知县的彭同魁因孝感“文风不盛”“历代少出人才”,为使孝感人文荟萃、贤才辈出,遂响应提议,精心策划、亲自选址,具体督导兴建。于是,孝感小东门外竖立起高阁一座,阁顶置一文笔峰,得名文昌阁。

孝感文昌阁

文昌阁还是孝感早期教育的摇篮。在办学条件极端缺乏的旧孝感,雄伟的文昌阁及其附属建筑物,便成为有识之士所垂青的办学场所。1904年创办的工业预备学堂,1936年举办的私立启澴中学,1940年开办的县立中学,以及1950年开办的孝感军分区文化干部学校,皆以文昌阁为校址。先后在此执教的有王文俊、周鹤山、岳生圃、严淦垣、涂庆国、孙云裳、魏六如、汤绍和、李保初、李文田、罗素吾、胡友三、丁第山、戴绍庭、龙寿民、黄子仁、肖华诚、范仲奎、孙继华等名儒硕彦。国画家汤文选和罗超云、孙楚勋等都在文昌阁里所办的学校学习过。解放后,孝感地区财贸学校也在文昌阁也开办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2022年11月1日,位于老澴河岸的孝感文昌阁新建工程喜封金顶。

如今的文昌阁旧址,已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学校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人才济济,书声朗朗,校园绿草如茵,湖水荡漾。欣闻学校领导拟筹资重建文昌阁,规划效果图业已展现阁楼的雄姿,孝感人民深受鼓舞,热情期盼着文昌阁重新建起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在不久的将来将重新屹立于澴水之滨。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