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河南林州历史简介

河南林州历史简介



2012年,茶店乡撤乡设镇。

2012年10月24日,设立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


清属河南省彰德府。

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属河南省河北道。


林州西依太行,东临平原,四省通衢,沃野千里,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丰。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


1983年10月属安阳市。

1986年,林县辖15个乡。


1996年,东岗、原康、泽下、采桑4个乡撤乡建镇,其中泽下乡更名为五龙镇,镇政府驻五龙镇景岗山。

1998年,撤销小店乡设立桂林镇,镇政府驻桂林镇桂林村。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属前赵。

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属后赵,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属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属前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属后燕。


2014年8月18日石板岩乡撤乡设镇。

2016年3月,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属魏郡。

三国属魏国朝歌郡。


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62年属安阳专区。


元二年(公元1265年)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

元六年(公元1269年)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


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岩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废州为县,属相州。

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增置辅岩县,属林州。


中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

中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


永安元年(公元528年)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林虑郡。


1987年12月,城关乡撤乡建镇。

1988年12月,城关镇析置城关镇、城郊乡,临淇、姚村、河顺、任村、东姚、合涧、横水7个乡撤乡建镇。


北周复置林虑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岩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并入邺。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复置林虑县。


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属河内郡。


1993年,姚村、河顺2镇各划出4个行政村成立陵阳镇。同年,合涧镇政府由合涧镇合涧村迁驻合涧镇王家村。


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河南省直辖,暂由安阳市代管。

2003年1月,撤销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