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青岛胶州湾大桥入选2024年度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8月11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剩余匝道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完工。8月31日晚,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剩余匝道项目通车,至此,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道路工程全部建成,标志着东岸城区快速路网“第三横”实现全线贯通。
建设历程
1993年4月,青岛市人民政府规划研究关于“青岛跨海大桥”可行性方案。
2015年11月,胶州湾大桥通过中国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检查。
价值意义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青岛市三城联动战略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该桥的通车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网络,扩大了青岛市城市框架。(《齐鲁晚报》 评)
2020年3月30日,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通车运营。
2009年11月22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红岛航道桥的合龙工程。
2010年3月23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大沽河航道桥的合龙工程;4月23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沧口航道桥的合龙工程;6月10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李村河互通立交青岛侧主线箱梁施工建设工程;9月8日,青岛海湾大桥进行桥面铺装工程;11月20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红岛互通立交暨红岛连接线合龙工程;12月22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全桥贯通。
红岛航道桥采用(120+120)米跨径布置,分离索塔的间距为30.5米,索塔塔柱间距为20.6米,高65米,共计24根斜拉索。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胶州湾大桥具有所在地气候环境恶劣、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等难点,因此采取了四种技术解决:1、大节段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2、大跨径小半径曲线箱梁施工技术;3、海上大型钢套安装施工技术;4、承台套箱围堰施工技术。科研成果
技术名称 | 所获荣誉 |
---|---|
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 | 2007至2008年中国国家一级工法 |
2009年中国公路学会各级进步特等奖 | |
4d施工管理系统 | 200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参考资料: |
荣誉表彰
项目名称 | 所获荣誉 |
---|---|
胶州湾大桥 | 2011年《福布斯》榜“全球最棒11座桥梁” |
2013年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 | |
2018年中国公路“李春奖” | |
参考资料: |
桥梁位置
胶州湾大桥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胶州湾,东起于海湾大桥立交,途径李村河互通立交与胶州湾高速相接,至黄岛侧胶州湾高速公路东1千米处,顺接济青南线设计起点;在大桥主线中部设红岛互通立交与红岛连接线相接。全桥路段编号为“鲁高速s85”。
2023年6月25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通车;8月18日,李村河互通立交g匝道拓宽改造工程成功通车。
2017年3月7日,胶州湾大桥连接线工程动工建设;10月,胶州湾大桥完成与海上施工栈桥贯通工程。
胶州连接线全长5749米,桥宽18.5米。
技术标准 | |
---|---|
道路等级 | 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 |
设计基准 | 100年 |
设计速度 | 80千米/小时 |
车道设置 | 双向六车道 |
荷载标准 | 城-a 级;公路-ⅰ级 |
设计风速 | 34.5米/秒 |
通航净空 | 净宽:1046米,净高:65米 |
抗震等级 | vii度 |
参考资料: |
2021年6月,胶州湾大桥通车10年,累计安全通行车辆1.1亿辆次。
文化特色
纪念邮票
2011年,塞拉利昂以胶州湾大桥为主题,发行两张纪念邮票。
2022年5月22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灯光照明
2011年10月1日,胶州湾大桥启用led护栏灯,为通行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沽河航道桥采用(80+260+190+80)米跨径布置,主跨矢跨比为1/12.53,边跨矢跨比为1/18。索塔高149米,主索鞍倾斜角度为1.925度。吊索钢丝直径5.0毫米,水平间距12米。
2006年12月26日,胶州湾大桥揭牌奠基,并动工兴建,时称“青岛海湾大桥”。

通行事项
胶州湾大桥地处沿海地区,雨雾天气将实施交通管制或禁止大型货(客)车通行。交通流量
2011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29日,胶州湾大桥通车4100万辆次。日均通行流量从2011年1.45万辆增长到2016年2.76万辆,增长90.34%。
2016年11月14日,胶州湾大桥连接线工程启动招标。
沧口航道桥采用(80+90+260+90+80)米桥跨布置,分离索塔的间距为30.5米,索塔塔柱间距为20.6米,索塔高82.5米,全桥共计64根斜拉索。
2007年2月22日,青岛海湾大桥完成海上第一个钻孔灌注桩浇筑;5月,青岛海湾大桥土建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全部进场,大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设计特点
胶州湾大桥主要由沧口航道桥、红岛航道桥以及大沽河航道桥三部分组成,其中,沧口航道桥采用双塔平行稀索钢箱梁斜拉桥,红岛航道桥采用主跨独塔平行稀索钢箱梁斜拉桥,大沽河航道桥采用独塔独柱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结构特点 | 沧口航道桥 | ||
总体 | 沧口航道桥为双幅分离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边跨设置辅助墩,采用五 跨连续半漂浮结构体系,斜拉索采用平行索布置。 | ||
索塔 | 沧口航道桥两幅桥索塔分离,单幅索塔为h形结构。上塔柱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柱断面为倒角的矩形断面,索塔斜拉索采用耳板销接锚固。索塔基础为双幅桥整体基础,承台为圆倒角的矩形承台,外设防撞消能设施。 | ||
墩基 | 辅助墩及过渡墩墩身为空心墩。 墩身断面为倒角的矩形断面。辅助墩为双幅桥整体基础。过渡墩为分离基础。 | ||
钢筋 | 分离式主梁均采用抗风性能 良好的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桥面板采用u形肋加劲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钢箱梁内设置了二道板式纵向隔板。斜拉索通过锚箱锚固在箱梁上,锚箱布置在腹板外侧,与箱梁焊接。 | ||
斜拉索 | 桥斜拉索采用稀索体系,两对拉索呈竖琴形布置,每组索由两根索组成,均采用成品斜拉索。 | ||
红岛航道桥 | |||
总体 | 红岛航道桥为独塔平行稀索钢箱梁斜拉桥,采用两跨连续半漂浮结构体系,斜拉索采用平行索布置。 | ||
索塔 | 红岛航道桥两幅桥索塔分离,单幅索塔为h形结构,索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柱断面为倒角的矩形断面。索塔斜拉索采用耳板销接锚固。承台为圆倒角的整体式矩形承台,外设防撞消能设施。 | ||
钢箱梁 | 分离式主梁采用抗风性良好的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桥面板采用u形肋加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隔板采用实体式和桁架式。斜拉索通过锚箱锚固在箱梁上,锚箱布置在腹板外侧,与箱梁焊接。 | ||
斜拉索 | 斜拉索为稀索体系,采用成品斜拉索,呈竖琴形布置。 | ||
大沽河航道桥 | |||
总体 | 大沽河航道桥为自锚式悬索桥,桥采用自锚和边跨两侧各布置了80米跨度的辅助跨,主跨和边跨为悬吊体系。 | ||
索塔 | 索塔采用独柱混凝土塔,塔身截面采用 哑铃形变截面,基础采用24根钻孔灌注桩;索塔两侧设有三角撑,在其上设置钢箱加劲梁的竖向支座。采用轻型的钢结构彬架,桁架的水平杆及斜杆采用焊接箱形结构。三角撑与塔柱的连接,通过预埋在塔身内的 由钢板和型钢组成的桁架结构在塔身外侧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 ||
墩基 | 辅助墩、过渡墩墩身均采用空心墩,墩底设置了墩座, 墩座为多面体结构。 | ||
加劲梁 | 本桥加劲梁采用钢箱梁。索塔采用独柱,加劲梁采用分离式双箱断面,两个封闭钢箱梁之间用横向连接箱连接。加劲梁在主缆锚固区域采用整体式箱梁,加劲梁沿纵向每隔3米设置一道板式横隔板,在梁内设置两道板式纵隔板。主梁在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的钢板厚度。主缆锚固在加劲梁上,钢锚板上焊有平行于索股方向布设的加劲板 。 | ||
主缆 | 全桥共两根主缆,呈空间布置,由工厂预制的高强镀锌平行钢丝索股(ppws)组成。 | ||
主索鞍 | 设两个全铸式主索鞍,两个主鞍横向倾斜地安装在塔顶隔栅上;采用斜向安装,使得索鞍鞍槽的平面为直线。两个索鞍内侧横肋上采用9对钢板将两个索鞍连接成一体,通过螺栓将连接钢板与索鞍肋板连接。 | ||
吊索 | 采用平行钢丝吊索,上端与索夹采用销接式连接,下端与加劲梁的连接通过分析比较采用套筒承压式。 | ||
参考资料: |
设计参数
胶州湾大桥主线全长约 26.707千米,其中跨海大桥长25.881千米,黄岛侧接线长0.827千米,红岛连接线长1.3千米。
设备设施
交通监控
2014年12月,胶州湾大桥交警启动高速公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装设便携式电子警察,严查超速、大型车违法占道和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2011年6月28日起,胶州湾大桥站至红岛南站车辆通行费按大桥全程的1/3计费;红岛南站至大桥黄岛侧端按大桥全程的2/3计费;车辆通行费标准计算以元为单位,采取“二舍八入、三七作五”的方法,使尾数为“0”或“5”。
客车通行费标准 | ||
类型 | 座数 | 收费标准(元/车次) |
第一类 | ≤7座 | 30 |
第二类 | 8座至19座 | 75 |
第三类 | 20座至39座 | 90 |
第四类 | ≥40座 | 110 |
注:红岛南站至黄岛站按上述标准的2/3计收 | ||
货车计重通行费标准 | ||
类别 | 车货总质量≤10吨 | 10吨 |
不超限运输车辆 | 6.5元/吨车次(不足10吨按10吨计) | 6.5元/吨车次线性递减到3.094元/吨车次 |
注:超限运输车辆加收通行费标准根据山东省物价局、财政厅、交通厅鲁价费发[2006]43号规定执行 | ||
货车车型通行费标准 | ||
类别 | 货车 | 收费标准(元/车次) |
第一类 | ≤2吨 | 65 |
第二类 | 2吨至5吨(含5吨) | 85 |
第三类 | 5吨至10吨(含10吨) | 110 |
第四类 | 10吨至15吨(含15吨)或20英尺集装箱车 | 130 |
第五类 | >15吨或40英尺集装箱车 | 150 |
注:计费里程为青岛海湾大桥站至大桥黄岛侧端26.737千米 | ||
参考资料: |
桥梁设计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胶州湾大桥水上沧口航道主桥、红岛航道主桥、大沽河航道主桥、东西引桥、塔柱、黄岛东枢纽立交桥、红岛互通立交桥以及李村河互通立交匝道组成,总桥路段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
2011年5月3日,青岛海湾大桥接线工程第八标段全线浇筑完毕;6月23日,青岛海湾大桥正式命名为“胶州湾大桥”;同月30日,胶州湾大桥通车运营;10月1日,胶州湾大桥启用led护栏灯。
胶州湾大桥结构新颖、造型独特、美观大气,三座航道桥与蜿蜒的非通航孔桥、海上互通立交等共同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桥梁组曲,既与青岛市的城市及建筑风格相呼应,又富有现代的气息,是国际屈指可数的现代化桥梁集群工程,该桥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为中国桥梁史再添辉煌的一页。(《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