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蝈蝈的口诀:蝈蝈跟着绿咀爬。)
癸花(huo)(向日葵)
望日莲瓜子(向日葵种子)
臭老婆蒿子(蒿草,有异味。)
燕么福儿(蝙蝠)
钢板儿、钢蹦子(硬币)
手巴掌(手套)
喇喇姑(蝼蛄)
嬬(nòu)子(女用护肤品)
贝(be)嘞(蛤蜊壳,石化贝壳)
贝嘞油(凡士林)
尿(suī)脬(膀胱)
尿(niào)尿(sui)(小便)
遛沿(蜈蚣)
皮了猴、尜尜(陀螺)
懂局的(行家、专家)
藏麻呼(捉迷藏)
曲哄(眯眼)
虼(ge)蚤(跳蚤)
个别两样(与众不同)
茅子(厕所)
老闷儿(虚构的类似大老虎的动物或妖怪,用来吓唬小孩)
巴棍儿(小棍儿)
妖蛾子、馊招(多余的鬼点子)
拨楞掴(用手打头)。可用油炸食。
哈喽、涅喽(那里)
那(ne)喽(那里)
哪嘿儿(哪里)
日头地儿 (太阳晒着的地方)
黑古影儿 (黑暗的地方)
行(hang)子(东西、物品的贬称)
席敏儿(即篾。北部苏桥镇和新镇镇、大柳河镇的部分村受霸县的影响,把“那”说成涅,如:涅个(那个),涅个地方(那个地方)等。)
知了皮(蝉蜕)
知了猴(未蜕皮的知了。会叫是雄性,雌性不叫。是雌性蝈蝈。)
虺儿虺儿、扒咀子(枣树是常见的一种虫子,绿色,软体,周身长有绒状毒针)
知(ji)了(liou)(即蝉。)
落(lao)藜(古称灰菜,或藜杖。)
刀螂(螳螂)
担翅(蝗虫的一种,体细长。一般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
铺扯拉儿(布头儿、布条儿)
破铺扯(破布头儿、破布条儿)
赤抹糊(眼屎)
坐撇咧(左撇子)
老大家(麻雀)
老家(麻雀)
妈皮、纵妈子(水蛭)
小床儿(小板凳)
蝶夫、米样、地蜉(蚂蚁)
土坷拉 (小土块)
小土喀啦(小土块)
蚂螂(蜻蜓)
红秦椒、狗了蚂(红色蜻蜓)
钱儿蚂螂、大老钱儿(蜻蜓一种,体型较大)
大老蜻子、大傻糊(一种尾部无钱儿的绿色蜻蜓)
黑老婆(黑色蝴蝶)
担担翅(水面上生活的一种昆虫,六爪,有香油味和醋味)
香油挑子(香油味的担担翅)
车虎瘤子、蛇了唬子(壁虎)
地了哌子(蜥蜴目的一种,生活在田地里,遇打不掉尾。)
树树牛(水水牛。)
绿咀(蝗虫的一种,通体绿色,尾部有针状物。)
盆儿趴儿(浮萍)
三蹦子(三轮车)
爬爬儿(小虫儿,做哄孩子用)
电棒儿(手电筒)
大眼贼(田鼠的一种,体型较家鼠大很多,眼圆大,尾短。灾荒年小叶落藜可食。
旮旯 (墙内角)
哈儿 (那)
文安县方言多把“那”说成“哈”,如哈个,哈边儿,哈是什么等。)
水巧子(也叫水蚂螂。有大叶和小叶之分。捉住后,用其嘴部对准人的手指甲,它会自动敲击,如发现指甲上有水珠儿,就预示近日有雨。下雨前后,树上多见。)
伏喋(知了的一种,体型比火知了稍大,伏天叫的最欢,叫声比知了略大,委婉动听。)
吱(zi)蚂蚱(蝗虫的一种,通体绿色。)
仓祸儿(田鼠的一种,体型略小于大眼贼。鸣叫时声调很高。发现绿咀,蝈蝈必在其附近。)
火知了(知了的一种,体型最小,鸣叫较早。蝈蝈为雄性。
河北文安方言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