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布局
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面积2937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整个馆区设有公共服务区、露天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业务与行政管理区、后勤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内部设有高科技电影厅、多功能会议厅、文物标本观摩室、专题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
2024年1月,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区(广西民族博物馆)揭牌。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5年7月,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了“醉美三江”夏令营游记之“糍粑情 三江情”活动。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领导关怀
2021年4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接受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举办活动
2015年3月1日,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开展2015年第一期“月聚越开心”志愿者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志愿服务满绿城”。
出版著作
广西民族博物馆出版的刊物有:《中国古代铜鼓实测、记录资料汇编》、《田林瑶族铜鼓舞》、《广西百色盆地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广西民族村寨调查》、《绣衣织锦——南宁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文集》第二辑、《绣衣织锦——南宁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基本陈列》、《守望家园》、广西世居民族传说集锦《听博物馆讲故事》、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览图录《绚彩中华》、《广西百年近代建筑》等。
2003年,自治区政府将其确定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建设。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30-16:3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参观须知
衣冠不整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者、携带宠物者谢绝入场;携包入场者均需自觉接受安全检查;需讲解服务应提前一个工作日预约;团体参观需提前三个工作日电话预约,由本馆安排适当时间参观,并请自觉遵守我馆相关规定;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需成年人陪同方可入馆参观;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需有亲友陪同;爱护展览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禁止触碰展品和其他易碎物;展厅内禁止吸烟、喧哗;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展区建筑禁止明火;保持环境卫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做文明观众,禁止攀爬登高、采摘花木、践踏草坪;未经批准,严禁在馆内推销商品、散发传单、张贴广告等与参观无关的活动;遵守国家法规及本馆相关管理规定,如有损坏公共财物,或伤害他人身体之行为,必须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交通信息
乘10、32、33、601、环城1线、环城2线路公交车到青秀山大门转乘71路支线公交车。71路支线公交车运行时间:周一至周五(3趟):8:30、12:30、16:30;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6趟):8:30、10:30、12:30、14:30、16:30、17:00。
历任领导
馆长:梁志敏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发展历史
2003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始兴建,占地面积约8.66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附属有约4万平方米的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开馆时展出大型的广西民族文化陈列、东盟10国风情文化展示“东盟文化展”、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联合邀请展“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文物精品特展”和特色鲜明的小型个人收藏展,可满足年接待观众100万人次的需要。

2024年9月,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名单。
2015年9月24、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南宁晚报带着“五彩八桂”民族文化活动先后走进了南宁市云景路小学、南宁市官桥小学。本次活动设置了民族服装展示、知识讲解、互动竞答等环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同学们仔细介绍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展览陈列
常设陈列
常设“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beixnuengx(贝侬)——壮族文化展”“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壮美家园陈列”“霓裳羽衣陈列”“匠心神韵陈列”“和谐乐章陈列”“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8个固定陈列展览,及室外展示区——露天展示园,集中展示了广西世居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开展民族文化非遗展演,是博物馆展示功能在室外的动态延伸,丰富观众的民族文化体验。其中,“beixnuengx——壮族文化展”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五彩八桂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境内山地丘陵绵延起伏,江河溪滨海水光潋滟,一片片优美的山水风光。古往今来,各民族在这片山水如画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和谐共处,交流互鉴,因地制宜建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壮美家园。在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广西、宜居广西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 |
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长达二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铜鼓文化。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陈列、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等场合。铜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铸造铜鼓的民族当时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堪称一部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迄今,广西发现了从春秋晚期到清代末叶各个时期的铜鼓,种类齐全,数量达二千面以上,铜鼓拥有量为世界之最。 | |
霓裳羽衣展厅聚集了广西十二世居民族的华美服饰。这些服饰凝聚了十二民族的聪明才智,记录了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灿烂文化。 | |
缤纷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本展览以知识性、趣味性、介绍性为主,着力突出世界民族文化的缤纷多彩,以物说话,通过琳琅满目、开放性的展陈方式,让观众自己在展览中去发掘、去体会、去寻求有关世界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情况 | |
壮族文化展本展览旨在增进壮族人民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丰富大家对壮族文化的认识,促进壮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展览以介绍中国壮族的历史与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对壮族进行全面、系统展示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广西壮族的特点,浓墨重彩地展现壮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突出成就和伟大文明。 | |
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本展览是我馆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20世纪以来的老物件。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和踊跃参与,先后征集的物品达到几千件(套)。这些老百姓身边的物件,看似平凡普通,却隐含深意,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承载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记录了血肉丰满的人生历程……。为此,我们特意遴选出部分老物件分类而陈,意在缅怀历史,感悟当下,并特此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让我们一同前往,探听时代脉搏,见证峥嵘岁月! | |
染色植物展示园展示园分为纺织品染色植物展示区和食品染色植物展示区。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种有17个科属,共计1300余株植物。纺织品染色专用植物主要有:蓼蓝、板蓝、桃金娘、苏木、五倍子、薯莨、刺臭椿等。其中,刺臭椿所生产的粘膏是一种防染材料。食品染色专用植物主要有:密蒙花、郁金、栀子、百合花杜鹃、枫香树、观音草等。其中,密蒙花、郁金是染五色糯米饭的黄色染料,百合花杜鹃、枫香树是黑色染料。这些染色植物是广西各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他们在漫长生产生活中对地方性知识和传统经验的积累。 |
专题展览
广西少数民族银饰展本展览精选广西少数民族的银饰文物200件(套),展览分为苗族银饰、侗族银饰、瑶族银饰、壮族银饰四个部分,分别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工艺的文化内涵。从而,引领观众走进神奇美丽的银饰世界,欣赏和品味精巧雅致的民族艺术,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展览面积700平方米。 | |
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精品展本展览精选馆藏的织染绣精品文物90件(组),以展示广西各民族的织锦、印染、刺绣等工艺,展览面积500—800平方米。该展曾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成功展出。 | |
锦簇花团话壮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锦精品展本展览精选80件(套)壮锦实物,通过壮锦的溯源、功能、图案、工艺四个方面解读壮锦文化,走入壮家的精神文化世界,领略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展览面积600——800平方米。 | |
外婆送我花背带——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背带展该展览分别介绍了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水族、仫佬族的背带。 |
馆藏精品
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服装、银饰、织绣、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等。其中收藏古代铜鼓346面,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博物馆;收藏纺织品1.86万件(套),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收藏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文物3758件(套),对研究相关国家民族民俗提供了物证。
双骏五鱼纹铜鼓尺寸:面径47厘米,高26.7厘米,足径46.5厘米简介:鼓面略出鼓颈外,胸径大于面径,腰部起凸棱,胸、腰、足间无分界线,扁耳2对,饰兽面,合范线4道.鼓面太阳纹十二芒,单弦或双弦分晕,共7晕,主晕饰酉字形纹,其余饰云纹、乳钉、同心圆纹,第六晕饰波浪纹间鱼纹和奔马纹。鼓身凸棱以上饰八骏马图,以双马为一组,共四组。另饰如意云纹、回形雷纹、乳钉;凸棱以下饰回形雷纹、如意云纹、s形云纹、复线角形纹。属麻江型鼓,捕鱼是南方传统的生计手段,捕鱼多则食物充足;养马是岭南地区汉代出现的产业,马用于运输货物,马多则商贸繁荣。鱼纹和马纹象征生活富裕。 | |
峨壮族红地各色蝴蝶纹花叶纹飞鸟纹鱼纹贴布绣被面尺寸:长130.0厘米,宽110.0厘米简介:此件藏品为天峨壮族贴布绣被面。主图案是在红色绸布上做四朵大团花图案,每一朵团花图案都由绣有彩线花叶纹、蝴蝶纹、飞鸟纹、寿桃纹等图案组成,每一朵团花图案之间填充着彩色花叶纹、鱼纹、飞鸟纹。图案排列有序,构图紧凑,颜色艳丽。 | |
瑶族烧兰合叶式银牌尺寸:通长26.5厘米,宽15.2厘米简介:银牌呈长方形,银质,为两块银片连接而成,接合处在正面以烧蓝工艺制作的合页连接,合页为花卉纹,呈蓝、绿、黄色。正面上部银片在上方有一弧形弯口,使用时套在脖子上。两块银片均錾有长方形小块纹饰,分别为双凤朝阳纹和双龙戏珠纹。银片边沿向背面微卷曲,背面在上方焊有两个银环,使用时与衣服相连。 | |
明“敕封登仕郎”匾尺寸:长80厘米,宽40厘米,厚4厘米简介:明“敕封登仕郎”匾 ,木制,竖长方形,红漆底,上方从右至左刻有“敕封”二字浮雕,中下部从上至下刻有“登仕郎”三字浮雕,所有文字均描金漆,无款识。 | |
民国钦州窑“民国七年”款刻花填彩紫砂瓶尺寸:口径19.9厘米,底径15.3厘米,高60.9厘米简介:侈口直颈,丰肩鼓腹,足端内敛,平底圈足。器身浅雕加彩山水纹,运笔精工古雅,图案中远山近水草木小亭,疏密有致,风光幽静。器形硕大恢宏,端正庄严。其古铜胎色与纹饰的类似描金色泽搭配和谐。 | |
广西贺州瑶族神像画尺寸:纵118cm,横50cm简介:该神像画呈长方形,彩绘神仙像,主体为三清之一的原始天尊,上方楷书写“道宝”二字,下方为“十殿”中的两位,属于瑶族行司佛。画像人物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用色大胆均匀,实属精品。此套画像共有七张,作者为贺州市金竹村黄春芳师公,是瑶族“丹青教”亲传弟子。他研习绘画多年,画功扎实,因此他绘制的神像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
以上藏品选自广西民族博物馆,其余藏品可参考广西民族博物馆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