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间传说 > 吉林梨树白山乡白山的传说

吉林梨树白山乡白山的传说

后来又因为山里一丁点儿黄金也没有,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人们于是又把它改名为白山。
又干了一段时间,老财嫌慢,就又雇了好多人来挖,整整挖了三年多,于老财的万贯家财因挖金花了个溜溜光,领着全家要了大饭。挖金时挖上来的土却堆成了一座山,人们就把它叫做金山。关于金山这名字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很早以前,白山这块地方是一马平川的平地。
于老财不死心,第二天派人接着挖,把地里干活的长工也招呼了来,连地都不种了。干了半个多月,“气死鬼”和大伙合计合计,又掏弄了一小块金子,拿到于老财跟前哄嚷着:“又挖出金子来了!”于老财一看,乐得直颠颠,叫“气死鬼”他们赶快再挖。他发现这于财主有个毛病,就是看见人家谁要是在哪得着点儿什么好处,他也非得着不可。有一回,听说有一家人家迁坟时从坟里挖出好多殉葬的金银首饰,这于老财眼睛就红了,急忙找人把自家的祖坟也换了地方。
从梨树县县城向北走8里路,沿昭苏太河有一座不十分显眼的小山包,叫白山,位于白山乡政府南。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不叫白山,叫金山。
有一家姓于的财主,家称万贯,心眼儿跟针鼻儿似的,凡在他家里扛活的长工,总免不了让他颠来倒去地琢磨着找茬扣了工钱。一年下来,一算计,还不如别人家里的长工挣的一半多,可表面上他出的钱比別人家的还多呢。他却非在这儿再干一年不可。明里嚷嚷着今年非干出个样来给东家看看不可,心里却嘀咕着非想法治你个狗财主倾家荡产。你还别说,真就挖出不少金珠宝贝儿来。“气死鬼”瞅准了财主的这个毛病,偷偷在屯子里就造开谣了,说这个地是块宝地,原来叫金山屯,是皇帝藏宝的地方。也不知小伙子事先从哪弄来那么块金子揣在怀里,挖到中午时,他把那块金子从怀里掏出来,扔在沟底,踩上一脚,又抠出来。边往家跑边喊:“挖着金子啦!挖着金子啦!”于老财跟头把式地迎出来,一看,还真不假,忙问:“哪挖的?”“气死鬼”拉起老财就跑,到刚才他挖的顺水沟前一指:“瞧,就这儿。有一年,于老财又雇了一个从关内逃荒过来的小伙子,外号叫“气死鬼”,一听就知道这小子准是一身鬼机灵。这“气死鬼”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到头来还是被于财主找茬扣了一多半的工钱。”于老财一瞧,可不!还有印迹呢。“快!快!快把大伙都找来拿锹挖。小伙子一来劲儿,一咬牙,一跺脚。别的长工干了一年上了一年的当,再也不寻思干第二年了。“气死鬼”他们不干了,非叫东家先开工钱不可。于老财怕这帮人真给他撂挑子不干,一狠心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金库一定就在下面!”于老财着急忙慌地支使着“气死鬼”。

等把人都找来,呼呼啦啦地干了一整天,连个金子影儿也没看见。
这里原来还有座山,被皇帝派人掏空了,又用金子填满了。因为金子太沉,慢慢都沉到地里了,山也就随着沉了下去传得神乎其神,十里八村没一个不知道的。

开春地刚种上一半儿,有一天老财主叫“气死鬼”到地里挖一道顺水沟。“气死鬼”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出处/作者:魏晓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