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始建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梨树县胜利乡关家屯村境内,乡政府东五华里处。神像前面高悬雕刻精细的九龙戏珠,活灵活现,姿态各异,可见当时能工巧匠的精美艺术,令人赞赏。门外东西各矗立一高大的旗杆,皆是松木双臂合抱粗,粉刷红色油漆,配以七道金黄闪光的铜箍,尖端冠以锡铅制作的白顶。从庙门往里走,是直通正殿的青石路,头层殿为马殿,拱形门上边嵌有“关帝庙”三个金字,门内左右栅栏内侧是泥塑“赤兔”、“黄骠”站堂马,伴以两尊站立的神像,栩栩如生。东西两边侍立着关平、周仓等四尊塑像。马殿西侧有九堂诗一个,内供八仙及土地神。
马殿里走是高大庄严的三间正殿,左有岳王,右有财神,正襟危坐。紧靠钟鼓楼北侧有厢房哥五间,供僧侣人员居住。现存石碑多块,记载修建大庙的时间、捐银等情况。
1953年,六区委员会(榆树台)号召扒庙,泥塑神像被拆除,庙宇作为供销社分店。有碑文记载,当时关帝庙的名称为“奉天省昌图厅允顺社七里界关家屯关圣大帝庙”,其规模不大,只有正殿一间,塑关帝像端坐正中,左有关平捧印,右有周仓荷刀。
一对口含石球的石狮,蹲坐门之左右。新大庙占地2万平米,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00米,庙之周围环绕土墙。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起,连唱六天大戏,规模之大,庙会之盛是罕见的,来自四面八方做买卖的人汇集于此,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商贩的呼卖声此起彼伏,极其热闹。清朝道光年间,蒙王曾在此处设过“关税局子”,收方圆七里的兵饷王租。1966年,“破四旧”时大庙被彻底拆毁。
同治六年(1867),重修庙宇,历时三年,同治九年五月竣工,庙宇焕然一新。东西墙壁绘有“三战吕布”、“道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彩色壁画。马殿两侧有钟鼓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吉林梨树县胜利乡关帝庙史话
出处/作者:魏晓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