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民歌
“草欢”是从“条欢”派生出来的,为五言四句六唱,每两句为一联,上下两句对仗。头两句为母句,起破题、定向作用。其功能可用来对唱,又可以由二名歌手作双声部独唱。每首歌的前四句为母句,后四句为子句,母句需复唱一遍,叫勒脚。毛南族称情歌叫“比”,祝贺歌谓“欢”,歌手称为“近比”、“近欢”。
毛南族人们常常能够触景生情,用自编自唱的歌谣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套欢”乃师公戏中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源于民歌,为师公所用。
唱歌是毛南族人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民歌形式随编随唱,有昼夜连唱不停的才能。毛南族民歌有多种形式和体裁,主要根据场合、内容、对象不同而定,最常见的是“比”、“欢”和“排见”等三种,至于曲调则有二三十种。
毛南族用于祝福的“欢”
毛南族欢声部民歌主要形式之一。因于欢庆日子在室内作祝福、恭贺、赞颂及盘问对歌时咏唱,故称为“欢”。格式为五言八句,属勒脚体,分十二句唱。它以叙事为主,也有抒情。曲调轻快、活泼,优雅动听,极富音乐美。
毛南族的“欢”类与壮族的“欢”类的称谓、派用场相似,但它们的派生类及其曲调各具风格,它们是否同源,尚不清楚。”这是一首咏唱男女情爱的民歌。它一开头就用四件事物比兴,最后落到主体上仍是比兴,表达了一个男青年失去恋人时悲痛欲绝的心情。后两句为子句,陈述主要内容。每首句数不限,可并列唱到一个内容完结为止。如《红字歌》中的《好妹妹像残月落西了》唱道:“杯子乒的碎了,美酒斟在哪里呀!剪刀咔的崩了,好布哪样(怎样)裁呀!米完了就别买锅了,马死了就别买鞍了。
好妹妹像残月落西了,太阳出来天也空了。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其余分布在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其唱法与“草欢”相似,只是衬词与曲调有些不同,是一种节奏紧凑的“欢”类。常见“套欢”有“柳朗哩”等,多由师公在一定场合派用。毛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现通用汉文。
毛南族民歌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几乎所有毛南族人都兼通汉语和壮语。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欢”。格律严整,押音尾韵和腰脚韵。“欢条”又叫“罗威歌”,因末尾衬词得名。
演唱的顺序是四四一二三四。“草欢”的音乐性很强,但音程较短,节奏鲜明轻快,曲调优雅。也因此其内容很少涉及悲伤之事或男女爱情。
“欢类”包括“条欢”(毛南语称“欢条”,倒装,下同)、“草欢”和“套欢”三种,且有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之分。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