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吴井桥旁的“吴井”
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昆明市区居民生活用水,皆以水井为主。市民以棕绳系水桶,取井中水,俗称“打水”。”道人将手中酒杯一扬,酒洒于地,不言语,径直远去,歌曰:“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亦有贫困市民,专挑吴井水,沿街叫卖,以此谋生。后有一邋遢道人到此,讨酒喝,妇人说茶馆无酒,欲拒之门外,而茶馆老板取酒招待道人。”
此后妇人再从井中打酒,桶中俱为井水。
店家再取水时,却闻酒香,全为米酒。吴井水清洌甘甜,沏茶尤美,闻名遐迩。其时吴井茶馆经常爆满。
过去,昆明较为著名的水井有龙井街头的“龙井”,双眼井巷的“双眼井”,大井巷的“大井”,翠湖边的“八角井”和“四方井”等,而以吴井桥旁的“吴井”最为著名。邋遢道人喝了一口酒,将剩下的酒倒入井中,扬长而去。
旧时昆明城内有名的大茶馆,如三市街的“太华春”、正义路的“华丰茶楼”,门前都挂有“专售吴井水”的招牌,因此常引得茶客满座。过去逢年过节,附近牛街庄农民的滇戏班子便来这里清唱滇戏,常吸引昆明东南六城的茶客不远数十里,步行到这里喝着吴井泡的十里香茶,听着清唱的滇戏,其乐无穷。
清代和民国初年,昆明官绅人家,不惜重金,雇人挑、马驮,取吴井水饮用。
吴井,在昆明城东环城南路与吴井路交叉口的吴井桥旁,桥因吴井得名。
邋遢道人再到此,问店家生意,店家感恩不已,妇人在旁边却说:“井中有酒,固然好;只是有酒无糟,家猪无食。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原吴井所在地建有吴井祠。
吴井祠,后毁,1999年此地建有茶楼。
居家生活,不可无水,不可无井,水井在昆明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吴井即在其中,为双眼汉白玉井栏,长约2.5米,宽维1米,水深约四五米,井水依旧清冽甘甜。从早到晚,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凡街头巷尾都有一口公用井,就连私宅小院、大院里也都有一口井。妇人欣喜若狂,即将茶馆改成酒馆,无本生意,大发其财。
今日吴井
昆明民间传说,明代有吴姓夫妇在此开茶馆,就井取水,水甘茶香,生意兴隆。
出处/作者:韦思萍(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