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人口数为1439673。没有文字。“南诏”、“大理”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部”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三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可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明代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绿春县茶厂所制滇绿,畅销内地。“和夷”大约是古羌人南迁的分支。在唐人文献里,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社会经济
千百年来,哈尼族人民为开拓祖国边疆山区不断进行辛勤劳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红河西岸哀牢山麓遍布梯田,高达数百级,从河谷到山巅,宛如天梯,宏伟壮观;并在梯田养鱼,使当地成为哀牢山区的鱼米之乡。哈尼族种植麻、棉、靛草,自织自染。
民族概况
我国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红河州首府个旧市是举世闻名的锡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产锡。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八世纪,又有部分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加强对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统治。哈尼族所居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哈尼族概况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