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布依族傩舞

布依族傩舞


傩舞,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


傩舞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一台傩舞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主要角色有木鱼[¡]木鱼是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详情>、跳鼓、打尺板和锣鼓手4种。
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傩舞的舞蹈动作原始古朴,以马步、弓步、摆拳、跳跃为主,有时还穿插翻滚、叠罗汉[¡]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古代由多层盘腿而坐的罗汉组成造型…详情>、排字等,在锣鼓的强烈节奏中展现出粗犷古朴的舞姿,表达驱邪祈福的愿望。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