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乌孜别克族传统体育

乌孜别克族传统体育

概述:

乌孜别克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乌孜别克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乌孜别克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乌孜别克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击木比赛场地,为长22米,宽6米的长方形。场地正中画一中线连接两条边,中线两边隔1.5米各画一条平行线作为起步线。场地两底线中心点上各画3米见方的区域作为摆木区,摆木区平行于中线的一条边线叫初次进攻线。

击木比赛的器具,分小木柱和击木棒,皆为木制。其中,小木柱长18厘米,直径约5厘米,共10根,每队5根;击木棒长约80厘米,一头直径约7厘米,一头直径约5厘米。每两根击木棒编一个号,每个队员配备两根同号棒。

壮观的比赛场面,人山人海欢呼跳跃的观众,其呐喊声如大海潮涌,响彻整个赛场。比赛结束后,取得名次的骑手依次排列于指挥台前受奖。获得优胜的骑手享有很高的荣誉,受到乌孜别克族爱戴和崇敬。

击 木

击木活动,是近代以来流传于乌孜别克族民间并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赛马比赛之前,各参赛队的领队要带领骑手绕场两周,同观众见面;骑手们头戴花帽,或者裹上蓝色或粉红色的丝绸头帕。他们个个左手引缰,右手执鞭,显得精神抖擞;参赛马匹不具马鞍,经骑手精心打扮,额头翘起“朝大辩”,鬃毛编成辫子,扎上鲜艳的绸带,马尾打结卷起。远远望去,整个赛马场上,匹匹赛马毛色油亮,打着响鼻,急不可待,跃跃欲试,更增添了赛场热烈而紧张的气氛。

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孜别克”是该族的自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统治者乌孜别克汗,《元史》中称作“月即别”“月祖别”。14世纪上半期,原属于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的金帐汗国(又作“钦察汗国”),在乌孜别克汗统治下国力强盛,因此该国亦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军民也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金帐汗国瓦解,原来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白帐汗国逐渐强大,并占据了今西伯利亚西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广大地区,居民主要是各种不同来源的突厥——蒙古游牧民,他们都被笼统地称作乌孜别克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白帐汗国的一部分乌孜别克游牧民在昔班尼汗率领下,南下进入中亚农业地区,先后占领了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塔什干等城市,推翻了帖木儿王朝,与当地操突厥语、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逐渐融合,形成了中亚的乌孜别克人。

乌孜别克族概况

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数居住在伊宁、塔城、喀什、叶城、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乌孜别克族人口为12370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乌孜别克族现在大多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住在城市和农村的乌孜别克人多使用维吾尔族语,住在牧区的多使用哈萨克语,一般干部、知识分子都兼通汉语。乌孜别克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和语言一样已很少使用,而是分别使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在知识分子中许多人兼通汉文。

乌孜别克族赛马项目,分为男子和女子两大类型。但多数情况下,比赛的骑手多还是以男子为主;比赛的参与者一般年龄不限;而参加比赛的马匹,在赛前还要进行几个月的挑选和训练;赛马比赛的场地一般为平坦的大草场,原为直线跑,后改为环形,赛程一般为10~30公里。

18世纪50年代,清朝统一新疆。中亚乌孜别克人,特别是来新疆经商的商人日益增多,当时被称为“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等,其中部分人逐渐在当地定居,这就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

比赛分甲乙两队进行,每队人数相等,可以单数,也可以双数。比赛开始后,甲方队员依次从乙方摆木区初击线后面向本方摆木区内摆成圆形的小木柱掷击。掷击时,只要将任何一个小木柱击出摆木区外,即可移至中线处继续掷击,直至将其余小木柱击出摆木区外。然后,再另摆一个图形,并再从初击线处开始掷击,先击完所商定的某一种图形的队或人为胜者。如果先击的一队首先掷击完小木柱,后击的一队在最后一轮中也紧接着击完小木柱,则判所剩掷击棒多者为获胜者。

代表性体育项目

摔 跤

摔跤,原为乌孜别克族一项传统的民俗性娱乐活动。其在乌孜别克族民间的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沿成习,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民间体育竞技项目。

乌孜别克族传统体育

乌孜别克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历经几百年沧桑岁月和勤奋开拓,仍保留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在传统民族节日里举行,由于长期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其传统体育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体相同,主要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赛马、叼羊和击木等,这些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乌孜别克族摔跤比赛的时间、地点甚至规则都较为随意,大凡众人聚在一起,只要有比较松软的土地,就可摆开架势摔上几跤。摔跤时一般不分体重级别,有时一跤定胜负,有时则施行三跤两胜制。但凡有伤害对方的动作都算犯规。

赛 马

生活在新疆地区的乌孜别克人,马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同时,马也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因而备受乌孜别克族人民的喜爱。长期以来,赛马已经成为乌孜别克族传统的民族性体育活动。

参赛骑手绕场完毕后,人马一字形排列于起跑线上。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群马如箭离弦,风驰电掣。骑手们纵马扬鞭,你追我赶。观众们大声喝彩,声震原野。当一匹匹赛马疾驰之时,骑手们低伏马背,一面扬鞭催马,一面娴熟地揩试着奔马眼帘周围的汗水,因为汗水流进马眼里会直接影响马的速度。

击木比赛活动的渊源,其实最早是由塔塔尔人于1851年从俄国引进到伊宁地区的。因为它对场地和器具的要求简单,又有利于增强臂力、培养目测力和判断力,所以很快就在伊宁地区普及起来。到了近代,这一项目逐渐成为乌孜别克族聚居地广泛盛行的体育活动之一。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