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侗族饮食文化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