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时要由儿子抱着送终,多子者,一般由长子抱。老人嘴里要含一块银元,无银元的须拿一些银饰放在其手中。女性要修指甲、梳妆。
正常死亡的一般要经过报丧、沐浴、小殓、入棺、祭祀、开路、出殡、抬丧、安葬、伏山、居丧等过程。如果有棉衣的,要把心脏部位的棉花取出,或挖一个洞。炮声一响,寨子里知道老人寿终了,纷纷来帮忙。即刻组织一伙人分别到各地去通知死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丧。仫佬族男女的寿衣均为长衫,但只能穿单数,一般为三件、五件、七件,极少有十一件的。穿戴完毕,用木板架一张床,按男左女右停放在堂屋的一侧,称为“上柳床”。在凯里的大风洞、炉山一带,去亲朋好友家报丧的人,进家时要先到水缸舀一瓢水喝后才可以说话。
沐浴人死后要用柏枝和茶叶煮水擦洗身体,男性要剃头、修面。鸣炮用鸟枪或铁炮,现在多用鞭炮。麻江地区的仫佬族是在老人断气后取出,凯里地区的却是在入棺后取出。死者牙齿齐全的必须敲掉一颗。
小殓为死者沐浴完毕,就换上寿衣、寿裤、寿祙、寿鞋。这时死者面部用纸钱盖着,两手握着纸钱,死者家人每隔一两个时辰就去换死者手中的纸钱。
仫佬族丧葬活动较为讲究,人死后棺木土葬。
报丧老人落气,即刻鸣炮以示报丧。亡者若是女性,必须提前通知舅家,舅家人到后,才可以安排丧事,舅舅不到,不得安葬。还要为死者包寿帕或戴寿帽。
仫佬族丧葬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