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高山族艺术

高山族艺术

起初,随低吟浅唱的歌声翩跹而舞,动作纡徐,声微韵远;紧接着,歌声激扬、高昂,舞蹈的旋律随之急速,而且富有感情,及至酣畅处,人们放声高歌。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

高山族能歌也善舞。

歌舞与乐器

歌舞之神仿佛特钟情于台湾宝岛的雄奇灵秀,历史文献这样赞誉高山族歌舞盛况:“老少男女皆喜歌唱,宴会既阑,开口而讴,一唱百和,反复不倦,舞时必和以歌。
多数是触景生情,即时编词,歌词自然质朴,是现实劳动生活的直接反映。后期的舞蹈,多数表现农耕兼渔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劳动舞,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的色彩。

高山族情歌感情真挚,纯真率直,委婉自然,饶有韵味。
即时,人们“挽手合围”,“连臂踏歌”,环绕着熊熊篝火向右转动,轻歌曼舞。歌舞盛会时,“聚薪燃火,光可烛天,”人们一边举樽豪饮,一边引吭高歌,先由十几个健美的小伙子款款起舞,兼领唱序歌,传呼大家乘兴歌舞。高山族歌谣从内容上说,主要反映农耕、捕鱼、狩猎、采薪等生产活动,歌有独唱和群唱之别,或者一人领唱,众人和声响应。高山族舞蹈[¡]在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中,分布在中国台湾省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岛,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详情>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激情,表现了高山族人民锐劲豪迈、奋发乐观的精神气质。所谓“挽手合围”,是指人人伸展双手,越过第一邻伴而与第二邻伴相接,舞态忽俯忽仰,双脚伸屈进退,先是“逐队踏地”,继则“踊跃直前,齐声歌呼”。”清康熙年间的《台海使槎录》一书采录了34首“番歌番曲”,很快,这些歌谣即被翻译介绍到欧洲。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