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概况 > 白族概况

白族概况

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有居民生息繁衍,过着半穴居生活。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唐朝在此设立姚州都督府。

白族的先民,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

民族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秦汉时期,洱海地区同内地关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向这里大批移入汉民,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这里。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本族自称“焚子”、“焚儿子”、“白尼”、“白伙”,意为焚人或白人。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后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又于907年,建立了以白族段氏为主体“大理国”,并与宋朝以臣属关系相处。东汉时改属永昌郡管辖。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