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时用束襟带子。阿巴嘎入冬季用套袖。南部地区男子也有戴式如哈阳披的夹帽,可折叠自如。
阿巴嘎的坎肩有长短两种,男子穿短坎肩,姑娘穿"敖吉木格(女式短坎肩)",已婚妇女穿对襟长坎肩,叫做"敖吉"。阿巴嘎人进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民居形式,因为大多为蒙古族使用而得名。由于世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为…详情>时有上提马蹄袖的习俗。
阿巴嘎青年男子和姑娘均系腰带,已婚妇女则不系腰带。穿长坎肩时不系最下边的扣拌儿。
阿巴嘎的发式为男子留后垂式圆顶独辫发,下端系青色丝线长穗子,姑娘留独辫式封发,垂于后背,媳妇梳左右双辫,垂于胸前。这种长坎肩的贴腰装饰叫做"包格出",对襟处称"巴拉塔"。长坎肩腰侧各挎一副孛勒。他们把戒指戴在拇指或无名指上。
姑娘左胸前戴镶有珊瑚、垂有珠穗的"额鲁格",颈部带珊瑚项链,耳戴耳环,小时胸前戴银佛。他们冬季多穿白茬皮袍和熏皮袍,春秋要穿纺线明显的棉袍,名曰棉特尔力克,夏季则穿单、夹袍,名曰特尔力克。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其内部也有区别:靠北部的近似达力刚嘎服饰;靠西部的近似苏尼特服饰;靠南部的近似察哈尔服饰。袍和特尔力克都镶有窄条单沿边儿,钉单道扣拌儿,但皮袍要镶宽沿边儿。已婚妇女长袍的袖筒有"套海布其(袖箍)"的异色装饰。巴图鲁坎肩从前是兵卒之服,早先在面料和里子之间安放鱼鳞式薄铁片,作为保护身体的甲片。妇女对襟长坎肩有美丽的沿边儿。
阿巴嘎男子冬季普遍戴叫做"哈阳披"的圆顶立檐帽子,帽檐前高后低,其戴法年轻人压低前后檐,年老人则压低前檐。还有风雪帽(亦称马胡扎)、飘带帽、浩崩帽、猎人要戴小猎帽。已婚妇女要戴珊瑚头饰和银质手锅、金银戒指。头饰形如察哈尔或苏尼特的头饰,它是由额箍、发夹、坠子、额穗子、脑后垂饰等组成。脑后垂饰可到腰部,下端有穗子。用布帛制作的发套称"希日孛格勒"。腰带的系法男子宽而靠下,以上提袍为美;姑娘则窄而靠上,不上提袍子,以贴身为美。男子喜欢淡蓝和淡绿色腰带,妇女则喜欢粉色和绿色腰带。
阿巴嘎的靴子有翘尖靴子、圆头靴子两种,主要用香牛皮、马皮和绸缎制作,内套毡袜、棉袜,绣有美丽的靴边儿。老年人穿一种山羊皮制作的靴套子,叫做"得和提"。
阿巴嘎男子穿皮裤,妇女则穿布裤子。男子冬季和春秋季外加套裤。胸前还有一种连接坠子和穗子的装饰,名曰"好力宝"。连接穗子的"好力宝"上可戴"浩日老"。男子的坎肩和马褂无镶边装饰,以青色绸缎为面料。巴图鲁坎肩以白色绸缎为面料,以青色绸缎为沿边儿。
男子的装饰有图海、火镰、餐刀、碗袋、褡裢、烟袋、烟荷包、戒指等,戴法均同其它地区。阿巴嘎男子骑马或行走时把火镰餐刀插在腰带上,进蒙古包时则悬在腰带下边。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从整个服饰的穿戴上看,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阿巴嘎北部穿有大马蹄袖、肥而无开权的长袍;南部则穿有小马蹄袖、较瘦而有开衩的长袍。春秋男子戴尖顶立檐帽,妇女要戴叫做"套格期(孔雀)"的帽。夏季男女均罩头巾,20至30岁的男子把耳朵缠在头巾内,妇女缠头巾时均封顶。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