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彝族抢婚习俗

彝族抢婚习俗



彝族青年的婚龄一般在17岁以上。
这时女方家的人用假打的方式对付男方来抢婚的人,并把黑黑的锅灰抹在抢婚者的脸上。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去接亲的未婚小伙子,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新娘返回娘家的第二天,新郎在同寨青年的陪同下,背着酒肉,赶着猪羊到新娘家回拜。婚期大多选在五谷入仓、羊羔落地、大雁南飞的秋冬农闲季节或新春佳节时举行。

在滇南等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定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就被抢走了。
新娘进入婆家房屋之后,由新郎的姐妹陪同,开始吃禁食以来的第一餐“过门饭”。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


婚礼举行之前,新娘要禁食一两天乃至数日,最后一天还要禁水,以免新娘去婆家途中要上厕所。
结婚时,男子须是双岁,女子为单岁。

第二天(有的地区是当天),新娘与送亲者一道返回娘家。
抢到的姑娘被直接领到男方家的堂屋。娶亲之前,新郎家先派两名称为“侠木”的男青年(一般是新郎的堂弟或表弟)送酒到新娘家,以示如期娶亲。新娘到婆家村寨后,不直接进入婆家居室,而是先到事先用新竹、松枝和竹帘搭成的“迎亲棚”内,寓新婚夫妇松竹长青、白头偕老之意。所谓抢,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这时新郎不能露面,甚至吃饭时也不能点灯。彝族因支系多,且居住地分散,青年男女结婚因地区差异而形式多样,但一般来说,都要经历相好、说亲、合婚、定婚、娶亲、结婚等几个过程。

一般是男方家派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
入夜(以天上出星星为准),新娘进婆家房门之前,人们用白蓝两色碎布串起的彩布条在新娘头上转一转,而后将布埋在桃李树下。再过数日,新郎家派人来接新娘,从此新婚夫妇开始夫妻的正常生活。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味着正式缔结婚姻关系了,就不能再跑了。
彝族在中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是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地有四川凉山、云南楚雄和红河等地区。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