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的生育习俗 拜花婆
小孩出生后,人们更是要感谢和敬拜“花婆”。以后,小孩若遇病灾,其父母就要及时给“花婆”上供,并在象征小孩的花朵上除虫淋水,以免除灾病,让小孩平安健康地成长。为了让育龄妇女尽快地生儿育女,让这些“花朵”早日降临人间,所以,壮乡人还在婴儿出生之前,就急急忙忙地举行一种“安花”、“架桥”仪式,即给花朵架一座“桥”,好让她平安渡河,到达求嗣之家。届时,人们要特意在产妇的床头墙边立一个“花婆”神位,并扎上一束野花。按照当地的迷信说法,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原本就是花婆家所种神花的花朵,但这些花朵却不肯轻易到人间落户。“安花”一般是请道公或师公喃摩,敬祀花神。道公作法后,一人手持长棍,末端夹的尖凿对准牛头,另一人用长柄木棰猛击凿干,牛当即倒地,然后宰杀大宴宾客,此俗谓之“劈牛”。仪式当中,要做几朵绢花,绑在一根棍子上做成花柱,然后请一位多子多福的男性老人扛着,把花柱安放在求嗣妇女的卧室门口,这位老人同时被认做义父。“花婆”又叫“花神”,是壮族的生育之神,也是儿童的守护神。马山县则是用一幅红布,请师公喃摩作法。
“安花”耗费很大,过去柳江壮族人“安花”,要牵来一头黄牛,绑好牵绳,脖子上挂一个花环。人们就是以这些方式在祈盼着“花神”的出现。“架桥”也叫“安桥”,大新县壮胞是用两条竹片在路上搭“桥”。
过去,壮族小孩诞生后,曾流行"拜花婆"的习俗。环江县也用红布,不过“桥”是架在求嗣妇女的卧室门外,另外,还要用纸剪成小孩的形象,以竹竿插在红布边,再以竹片在田野小沟上架竹桥,所以,他们架的一般是双桥。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